经济动物学报

2009, v.13(04) 229-236+241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长乐沿海食用双壳贝类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Study on Edible Lamellibranch in Changle Inshore and Thei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刘德经,朱善央

摘要(Abstract):

为了探讨长乐沿海食用双壳贝类的现状及其衰退的主要原因,以便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一水产资源,2005~2008年对长乐沿海食用双壳贝类和可持续利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乐沿海有食用双壳贝类91种,隶属27科62属。较东海北部增加了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反转拟猿头蛤(Psendochama retroversa)、扭转蚶(Trisidos tortuosa)、大獭蛤(Lutraria maxima)、辐射荚蛏(Siliqua radiata)、旗江珧(Atfrina vexillum)等亚热带的经济双壳贝类。岩相潮向带的团聚牡蛎(Saccostrea glomerata)生物量最高(3.56 kg/m2),附着密度为275个/m2;砂相潮间带以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生物量最高(2.06 kg/m2),栖息密度872个/m2。年采捕量30 t以上的种类有牡蛎(Oyster)、文蛤(Meretris spp.)、毛蚶(Scapharcaspp)、中国蛤蜊4种。西施舌的群体分布比率,以低龄群体占优势。

关键词(KeyWords): 食用双壳类;西施舌;长乐沿海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苏省启东市金海岸水产研究所资助项目

作者(Author): 刘德经,朱善央

DOI: 10.13326/j.jea.2009.04.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