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物学报

JOURNAL OF ECONOMIC ANIMAL

市场行情

  • 貂、狐、貉的养殖与疾病防治

    张振兴;李玉峰;蒋文明;李富金;

    主要对貂、狐、貉的养殖及一些长期存在的营养代谢病、主要传染病防治(疫苗质量,使用与免疫程序,免疫失败)进行归纳和总结。

    2006年04期 187-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2 ]
  • 一株水貂犬瘟热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袁小远;单虎;王志亮;吴延功;陈继明;张倩;王永明;

    为寻找免疫失败的原因,有效防治犬瘟热的流行,对临床一水貂犬瘟热疑似病例,取其肝、脾、脑等组织研磨后接种Vero和BHK细胞分离病毒,并对分离毒株进行一系列鉴定。通过电镜观察,发现了大小约150 nm的副黏病毒样粒子。结果表明,分离株对鹅、鸡、小鼠、家兔、山羊、猪红细胞均无凝集性,该分离株的毒价TCID50为10-4.87;分离株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的核酸型为RNA。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接种病毒的BHK细胞出现特异性的亮绿色荧光。对分离株和对照毒株分别提取RNA进行RT-PCR扩增,最后得到与预期扩增片段(294 bp)相符的核酸电泳带,充分证明分离病毒为犬瘟热病毒。

    2006年04期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7 ]
  • 水貂12S rRNA基因的克隆

    王红梅;白秀娟;

    为探讨水貂的系统发育关系,对金州水貂的12S rRNA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长度为450 bp。结果表明,金洲水貂的12S rRNA基因与伶釉的同源性为92.48%,与林釉的同源性为91.83%,与北美水貂的同源性为90.99%,与獾的同源性为90.99%。

    2006年04期 193-194+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 狐源犬瘟热病毒的分离及RT-PCR鉴定

    宗春苗;王全凯;王卓聪;苏凤艳;

    为开展犬瘟热疫苗研究的前期工作,采用Vero细胞分离病毒的方法,选择保守基因N基因做RT-PCR鉴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成功分离出病毒并扩增出861 bp片段,与预计的片段大小一致。

    2006年04期 195-197+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2 ]
  • 鸵鸟精子的超微结构

    尹燕博;李方正;谭金山;宋学雄;董武子;吉亚杰;

    为了丰富鸵鸟精子的形态资料和为提高鸵鸟的人工授精技术提供参考,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鸵鸟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且与其它非雀形目鸟类以及哺乳动物的精子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鸵鸟精子呈细长的圆柱状,分为头部、颈段、中段、尾段、末段,其结构与美洲鸵和Tinamou精子相似。鸵鸟精子头部由顶体和精子核组成,精子核中有一条顶体刺。鸵鸟精子没有明显的颈部。中段的外周环绕着线粒体鞘。主段的中央为轴丝,轴丝外周有纤维鞘。鸵鸟精子的超微结构与美洲鸵和tinamou相似,但是与其它非雀形目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精子有很大的区别。

    2006年04期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 ]
  • 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生长期贵妃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宗文丽;白秀娟;

    为了探讨贵妃鸡的合理饲养标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选270只42日龄健康、体重无明显差异的生长期贵妃鸡,随机分成9组,采用3种能量水平,3种粗蛋白水平日粮,进行饲养试验和代谢试验。结果表明,能量为11.70 MJ/kg,粗蛋白为17%的日粮,对贵妃鸡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影响效果最好,且经济效益最大。

    2006年04期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02 ]
  • 高产与低产乌鸡主要生殖器官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王岩;彭克美;宋卉;李升和;位兰;唐丽;杜安娜;靳二辉;王家乡;

    为探明高产与低产乌鸡主要生殖器官的组织学特点差异,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方法对高产与低产泰和乌鸡主要生殖器官———卵巢及输卵管子宫部结构特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产组乌鸡卵巢内生长卵泡多,卵泡外腺细胞数量少,输卵管子宫部皱襞长呈叶片状,固有膜内管状腺发达,血管、神经丰富;低产组乌鸡卵巢内初级卵泡数量较多,次级卵泡量少,卵泡外腺细胞数量较多,输卵管子宫部皱襞较短,血管少。结果还表明,高产组乌鸡主要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与低产乌鸡的差异较大,说明高产组乌鸡的主要生殖器官发育完善,功能较强。

    2006年04期 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90 ]
  • 圈养秦岭羚牛夏季昼间活动时间分配研究

    陈炜;申琦;马清义;田瑞;雷初朝;

    为了对秦岭羚牛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和揭示圈养条件下秦岭羚羊的夏季昼间的时间分配状况,更好地加强饲养管理,2006年7月,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3头圈养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夏季白昼羚牛的活动以休息为主,采食次之,同时,羚牛的饮水、排尿、排便量均较低,分别为每头每天1.92次、0.54次、0.92次。羚牛每天的活动节律与气温的变化相关。年龄对羚牛活动节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羚牛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方面的差异。此外,从羚牛群体进行观察,同一群中的羚牛个体的活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2006年04期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8 ]
  • 羊驼核糖体蛋白S5(RPS5)基因与绒毛生长发育的研究

    李鹏飞;董常生;范瑞文;白瑞;朱芷葳;杜海燕;

    利用southern blotting技术从羊驼皮肤cDNA文库中筛选出核糖体蛋白S5(RPS5)基因,对该基因进行测序,通过对羊驼RPS5基因的序列结构特点及编码氨基酸与其它哺乳动物的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羊驼RPS5基因的特性;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基因发挥功能的特殊结构域,进而对羊驼RPS5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研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2006年04期 215-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6 ]
  • 犬瘟热病毒疫苗株附着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同源性比较

    王卓聪;苏凤艳;宗春苗;王全凯;

    根据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参考株Ondetstepoort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犬瘟热病毒疫苗株感染Vero细胞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出附着蛋白基因843 bp片段,将这个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上,经过PCR鉴定、酶切鉴定得到1个阳性克隆,将阳性质粒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与Onderstepoort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5.9%。从基因角度为犬瘟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06年04期 2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7 ]
  • 池养线纹尖塘鳢的生殖及全人工繁殖

    张邦杰;李春枝;陆昌胜;莫介化;李本旺;张瑞瑜;梁仁杰;黄永强;

    引进线纹尖塘鳢野生幼鱼,在池塘驯养至性成熟,经多代的混合选育,2002年育出子二代以后亲本2 000尾。进行池塘人工诱导产卵、受精,连续4年间获得受精卵6 143.5万粒,孵育出仔鱼4 983万尾,孵化率81.1%,相对孵育仔鱼量为65.1尾/g,取得全人工繁殖成功。试验结果表明,线纹尖塘鳢的卵小,长径仅0.6~0.9 mm,短径0.4~0.6 mm,初孵仔鱼全长2.875 mm;仔鱼混合营养期短,仅2~3 d以上,这些特点对仔鱼成活率极为不利。

    2006年04期 223-227+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2 ]
  • 银龙鱼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

    庄树文;吕冬云;

    对银龙鱼的生态习性,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等方面作了综述。

    2006年04期 22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7 ]
  • 青虾的虾苗培育及其稻田养殖技术

    杨月伟;张承德;王转斌;秦海明;

    报道了青虾的虾苗培育和捕捞技术及青虾稻田养殖的具体技术和应注意的问题。

    2006年04期 23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4 ]
  • 鹿科动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研究进展

    孙红梅;丛波;邢秀梅;吴琼;刘伟;

    综述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总结了鹿科动物MHC基因的结构、多态性以及与经济性状、抗病性之间的关系。

    2006年04期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0 ]
  • 鹿茸的软骨内骨化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赵丽红;岳占碰;张学明;邓旭明;

    对鹿茸软骨内骨化过程的组织学基础及调控机理进行了综述。鹿茸的骨化是在睾酮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软骨内骨化过程。这种骨化方式由膜内骨化转变而来,标志是角柄顶端软骨膜下出现连续的骨小梁。在整个生茸期内,软骨膜持续存在,通过附加增生来实现鹿茸的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的肥大软骨细胞向细胞间质中分泌X型胶原纤维等,引起间质的钙化,进而骨组织替换软骨组织。

    2006年04期 238-24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59 ]
  • 毛皮动物自咬症与大脑神经细胞脂质过氧化关系初步分析

    孙得发;贾康胜;王建华;李利军;吴晓民;

    分析了当前一些解释肉食性毛皮动物自咬症产生原因的假说,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根据水貂等肉食性毛皮动物食物的结构,结合目前人类自咬症模型的产生机理等相关研究结果,认为水貂自咬症的产生可能与动物性食物脂肪氧化导致的大脑神经细胞脂质过氧化及动物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2006年04期 242-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88 ]
  • 《经济动物学报》2006年第10卷第1~4期总目次

    <正>~~

    2006年04期 248-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