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相恋;戴娜桑;党光辉;孙培姣;胡太超;陶荣珊;王全凯;
在动物和人的骨代谢疾病中,组织蛋白酶K是木瓜蛋白酶家族中的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是负责骨吸收过程中溶骨的主要关键酶,是新药物的分子作用靶点。通过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出重组组织蛋白酶K,进一步用离子交换和分子筛系统进行纯化得到高纯度有活性的重组组织蛋白酶K。运用FluStar荧光酶标仪测定390 nm(激发光)和460 nm(发射光)波长下荧光强度的变化并计算出组织蛋白酶K的酶活力为119.6 U,为进一步筛选骨质疏松等骨代谢疾病的新药提供参考。
2013年01期 v.17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刘立兵;冯海峰;石坤;李健明;甘露;刘东旭;杜锐;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水貂阿留申病毒(ADV)含有VP2抗原表位区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出重组质粒pGEX-4T-VP2,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法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显示有目的条带,并且在诱导6 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降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GEX-4T-VP2重组质粒,确定了VP2基因的优化表达条件,为阿留申病的免疫学诊断和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2013年01期 v.17 12-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7 ] - 许晓军;张海琪;张超;何中央;
从NCBI下载中华鳖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序列178条及浙江省水产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组构建的中华鳖腐皮病肝脏cDNA文库测序得到的4 146条EST序列中,通过去除片段长度过短和冗余的序列,得到全长为1 630.26 kb的2644条无冗余EST。采用MISA软件从这些序列中搜索到197个SSR,分布于137条EST序列中,出现频率为7.45%,平均分布频率为8.28 kb。2和3碱基重复是中华鳖主要的重复类型,分别占EST-SSR总数的60.91%和35.53%。AC/GT和AGC/CTG是2、3碱基重复中的优势类型,分别占2、3碱基重复的44.17%和62.86%。结果显示,中华鳖EST数据库中SSR序列出现频率较高,类型较丰富,根据中华鳖EST数据发掘SSR标记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2013年01期 v.17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01 ] - 吴昌标;郑文金;陈金雄;黄金龙;
为掌握鸡场球虫抗药程度,以便制定合理用药方案,采集福建省莆田市某鸡场盲肠球虫,进行柔嫩艾美耳球虫单卵囊分离和纯化;采用鸡体试验法,设立5个用药组、1个感染不用药对照组和1个不感染不用药对照组,以病变记分减少率(Reduction of lesion sores,RLS)、抗球虫指数(Anticoccidial index,ACI)、相对盲肠卵囊产量(Relative at oocyst production,ROP)和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Percent of optimum anticoccidial activity,POAA)4项为指标,检测该球虫对癸氧喹酯、尼卡巴嗪、地克珠利、二硝托胺和氯苯胍等5种常用抗球虫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该虫株对癸氧喹酯敏感,对地克珠利、二硝托胺和氯苯胍具有完全抗药性,对尼卡巴嗪为中度抗药性,说明目前莆田市球虫抗药性非常严重,癸氧喹酯可用于抗球虫病,其他药物应慎用或暂停使用。
2013年01期 v.17 19-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8 ] - 王建明;王成旭;吴杰;戴晓阳;谢晓明;
为了保障麝在春、夏、秋季节采食不酸败,冬季不冻结的精饲料问题,需开发麝适口性强而质优的颗粒饲料。选择在同等养殖条件下体况正常的雄性林麝28头(3-1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投喂颗粒饲料)与对照组(投食原有饲料)两组,通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林麝对颗粒饲料一般在13 d内就能适应,且随颗粒饲料品种的适口性好坏而有所变化。试验期内,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林麝体重、产香麝平均产香量和麝产香发生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麝发病、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013年01期 v.17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6 ] - 刘选珍;李洪文;毛杰;
2008-03-30-2008-04-30和2008-07-23-2008-08-05采用目标动物瞬时扫描法分别对2对蓝鹇(2♀2♂)和3只白鹇(2♀1♂)繁殖和非繁殖期间的日常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雉类比较,蓝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显著高于非繁殖期,休息行为和其他类行为极显著低于非繁殖期(P<0.01)。白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和梳理行为高于非繁殖期,观望和休息行为低于非繁殖期。不同动物间比较,蓝鹇非繁殖期的运动行为极显著低于繁殖期间的白鹇(P<0.01),显著低于非繁殖期间的白鹇(P<0.05)。蓝鹇非繁殖期的的休息行为极显著高于繁殖期间的白鹇(P<0.01),显著高于非繁殖期间的白鹇(P<0.05)。不同性别动物间比较,雄性雉类的运动行为、观望行为高于雌性,它们的梳理、采食行为低于雌性。梳理和休息行为对不同时间段总体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5)。7:00-9:00时,繁殖期雉鸡的采食行为明显高于非繁殖期间的动物,9:00-17:00时,动物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明显高于非繁殖期间。
2013年01期 v.17 27-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6 ] - 薛原;李凤勇;孙静;柴龙会;吴庆明;周明;黄显光;华育平;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虎林园虎源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开展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各分离菌株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虎源大肠杆菌各分离株对各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耐药率为100%;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也均在80%以上;对氨曲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敏感率为70%以上。
2013年01期 v.17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94 ] - 李永;邢婷婷;王博;刘忠军;
对某2个养殖场出现的30只生长受阻的貉采用全价颗粒饲料处理,每10 d称重1次,观察其生长情况,并对通过饲喂全价料未能恢复生长的貉取样进行解剖和细菌学检查,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第一批20只僵貉中有15只通过饲喂全价颗粒料恢复生长,对剩余5只貉中的3只进行解剖发现均感染巴氏杆菌,对另外2只用氟苯尼考治疗,继续饲喂全价颗粒饲料后均恢复生长。第二批10只僵貉在采食全价颗粒饲料后,均恢复生长。由此可见,饲料营养不平衡或不全价是僵貉形成的主要原因,全价饲料喂养可使其恢复生长;其次是巴氏杆菌感染,适当治疗可恢复生长。
2013年01期 v.17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