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福振;邵建宏;罗宝正;徐海聂;廖秀云;彭玉芬;陈敬;薄清如;
为了对麝属动物源性成分进行有效鉴定,根据麝属动物线粒体DNA(mt DNA)序列,使用分子生物学软件Oligo7.0设计了特异性引物,用来建立PCR检测麝属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结果显示:使用麝特异性引物优化的PCR体系可以对两份麝样品进行扩增,凝胶电泳均出现特异性条带。方法特异性好,只扩增麝属动物样品,16份其他物种的样品均为阴性结果。方法灵敏度较高,可检测到100个拷贝DNA的数量级。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应用于动物组织及其加工产品中的麝属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
2016年03期 v.20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福振;邵建宏;罗宝正;徐海聂;廖秀云;彭玉芬;陈敬;薄清如;
为了对麝属动物源性成分进行有效鉴定,根据麝属动物线粒体DNA(mt DNA)序列,使用分子生物学软件Oligo7.0设计了特异性引物,用来建立PCR检测麝属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结果显示:使用麝特异性引物优化的PCR体系可以对两份麝样品进行扩增,凝胶电泳均出现特异性条带。方法特异性好,只扩增麝属动物样品,16份其他物种的样品均为阴性结果。方法灵敏度较高,可检测到100个拷贝DNA的数量级。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应用于动物组织及其加工产品中的麝属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
2016年03期 v.20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全凯;段景玲;李庆杰;杜旭东;姜涛;
为进一步提高梅花鹿人工输精的受胎率,研究了同期发情与试情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受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情方法准胎率72.3%,明显高于同期发情方法准胎率62.45%,两种方法的准胎率差异显著(P<0.05),说明试情方法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产仔效果。
2016年03期 v.20 134-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全凯;段景玲;李庆杰;杜旭东;姜涛;
为进一步提高梅花鹿人工输精的受胎率,研究了同期发情与试情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受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情方法准胎率72.3%,明显高于同期发情方法准胎率62.45%,两种方法的准胎率差异显著(P<0.05),说明试情方法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产仔效果。
2016年03期 v.20 134-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曾范利;刘畅;李艳芝;苏凤艳;李哲;宗颖;
根据Gen Bank中狐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序列(AJ621188),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水貂脾脏组织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水貂IL-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水貂IL-2基因长468 bp,编码155个氨基酸,其中含2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34个氨基酸的成熟多肽。IL-2蛋白分子质量为17.84 ku,等电点为4.65,含有4个与二硫键形成有关的半胱氨酸,1个糖基化位点,成熟肽含有3个α螺旋,5个β折叠区,9个β转角。同源性分析发现,水貂IL-2基因序列与Gen Ban K发表的21种IL-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2.9%~8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2%~80.6%。水貂与Gene Bank中21种动物的IL-2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IL-2基因存在种属特异性。水貂IL-2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水貂IL-2基因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基础。
2016年03期 v.20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曾范利;刘畅;李艳芝;苏凤艳;李哲;宗颖;
根据Gen Bank中狐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序列(AJ621188),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水貂脾脏组织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水貂IL-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水貂IL-2基因长468 bp,编码155个氨基酸,其中含2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34个氨基酸的成熟多肽。IL-2蛋白分子质量为17.84 ku,等电点为4.65,含有4个与二硫键形成有关的半胱氨酸,1个糖基化位点,成熟肽含有3个α螺旋,5个β折叠区,9个β转角。同源性分析发现,水貂IL-2基因序列与Gen Ban K发表的21种IL-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2.9%~8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2%~80.6%。水貂与Gene Bank中21种动物的IL-2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IL-2基因存在种属特异性。水貂IL-2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水貂IL-2基因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基础。
2016年03期 v.20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申立泉;石六杰;杨国祥;韩丽;陈建国;杨万吉;杨敬元;姚辉;李翔;
对1只野外救治的成年雄性神农架金丝猴在繁殖交配末期的交配行为和尿液中睾酮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雄性金丝猴在繁殖末期日交配(8.58±3.64)次,交配行为在早晨(7:00—8:00)发生的比例较高,占一天中总交配次数的32.67%;尿液睾酮浓度与交配频次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成年雄性金丝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交配行为基本正常。
2016年03期 v.20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申立泉;石六杰;杨国祥;韩丽;陈建国;杨万吉;杨敬元;姚辉;李翔;
对1只野外救治的成年雄性神农架金丝猴在繁殖交配末期的交配行为和尿液中睾酮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雄性金丝猴在繁殖末期日交配(8.58±3.64)次,交配行为在早晨(7:00—8:00)发生的比例较高,占一天中总交配次数的32.67%;尿液睾酮浓度与交配频次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成年雄性金丝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交配行为基本正常。
2016年03期 v.20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学亮;郭永军;华旭峰;尤宏争;陈成勋;
研究不同蛋白饲料投喂革胡子鲶后,在低盐度环境胁迫下的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用含蛋白量为28%(A组)、33%(B组)、38%(C组)的配合饲料分别与鲜杂饲料按1∶6比例以及投喂单一鲜杂饲料(D组)对革胡子鲶进行56 d的投喂后,放入盐度5的水体中进行盐度胁迫试验。在试验0、12、24、48、96 h尾柄采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试验组SOD活力24 h后均显著升高(P<0.05)。D组CAT活力在12 h显著高于24 h和48 h(P<0.05),96 h恢复初始水平。A、B、C组MDA含量24 h降至最低,随后升高,D组MDA含量24 h升至最高,随后降低。各试验组LZM活性24 h降至最低。A、C、D组96 h A/G比值最高,与其他时间点差异显著(P<0.05);ACP活性及AKP活性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ALT活性在24 h降至最低。A、B组24 h AST活性为最大值,与其他时间点呈显著性差异(P<0.05);C、D组AST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革胡子鲶在低盐度胁迫下,抗氧化和肝功能指标出现波动,但随着低盐度胁迫的持续,逐步恢复正常水平。
2016年03期 v.20 145-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孙学亮;郭永军;华旭峰;尤宏争;陈成勋;
研究不同蛋白饲料投喂革胡子鲶后,在低盐度环境胁迫下的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用含蛋白量为28%(A组)、33%(B组)、38%(C组)的配合饲料分别与鲜杂饲料按1∶6比例以及投喂单一鲜杂饲料(D组)对革胡子鲶进行56 d的投喂后,放入盐度5的水体中进行盐度胁迫试验。在试验0、12、24、48、96 h尾柄采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试验组SOD活力24 h后均显著升高(P<0.05)。D组CAT活力在12 h显著高于24 h和48 h(P<0.05),96 h恢复初始水平。A、B、C组MDA含量24 h降至最低,随后升高,D组MDA含量24 h升至最高,随后降低。各试验组LZM活性24 h降至最低。A、C、D组96 h A/G比值最高,与其他时间点差异显著(P<0.05);ACP活性及AKP活性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ALT活性在24 h降至最低。A、B组24 h AST活性为最大值,与其他时间点呈显著性差异(P<0.05);C、D组AST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革胡子鲶在低盐度胁迫下,抗氧化和肝功能指标出现波动,但随着低盐度胁迫的持续,逐步恢复正常水平。
2016年03期 v.20 145-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姚艳;李立;姜卫星;唐松元;
为了解和掌握成年白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选择经临床检查健康的35只成年白鹇,体重1.11~1.39 kg,于早晨饲喂前翅静脉采集全血,采用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22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所测成年白鹇生理生化指标雌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白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白鹇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2016年03期 v.20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姚艳;李立;姜卫星;唐松元;
为了解和掌握成年白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选择经临床检查健康的35只成年白鹇,体重1.11~1.39 kg,于早晨饲喂前翅静脉采集全血,采用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22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所测成年白鹇生理生化指标雌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白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白鹇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2016年03期 v.20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付文龙;陈冬;朱萍;程建国;蔡永华;王宇;闫敏;杨光友;
选择四川省某养麝场内16只感染莫尼茨绦虫的林麝,分别采用吡喹酮片剂(25 mg/kg体重,用药1次)和芬苯咪唑粉剂(10 mg/kg体重,1次/d,连喂3 d)进行药物驱虫试验。在投药前1天、投药后第7天和第14天采集其粪便,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测绦虫卵并进行虫卵计数,通过计算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评估其驱虫效果。结果表明:在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吡喹酮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5.71%(6/7)、100%(7/7),而芬苯咪唑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为44.44%(4/9)、77.77%(7/9)。驱虫试验结果说明吡喹酮对林麝莫尼茨绦虫绦虫的驱虫效果较好。
2016年03期 v.20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付文龙;陈冬;朱萍;程建国;蔡永华;王宇;闫敏;杨光友;
选择四川省某养麝场内16只感染莫尼茨绦虫的林麝,分别采用吡喹酮片剂(25 mg/kg体重,用药1次)和芬苯咪唑粉剂(10 mg/kg体重,1次/d,连喂3 d)进行药物驱虫试验。在投药前1天、投药后第7天和第14天采集其粪便,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测绦虫卵并进行虫卵计数,通过计算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评估其驱虫效果。结果表明:在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吡喹酮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5.71%(6/7)、100%(7/7),而芬苯咪唑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为44.44%(4/9)、77.77%(7/9)。驱虫试验结果说明吡喹酮对林麝莫尼茨绦虫绦虫的驱虫效果较好。
2016年03期 v.20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进军;侯强红;庞培;毛玉;邓治邦;薛立群;
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从湖南湘西未接种任何疫苗(除猪瘟苗外)的山区小型猪场、农村传统饲养户以及部分野猪场采集了1 390份猪血清样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血清学检测猪2型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血清抗体,对已确认为PCV2抗体阳性的血清进行猪蓝耳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以及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血清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PCV2血清抗体阳性率,小型猪场的为86%、农村传统饲养猪为78%、土猪场为69%、野猪场为25%。结果表明:湘西山区小型猪场、农村传统饲养户、部分野猪场的PCV2血清抗体阳性率不同,这种抗体阳性率的高低可能与饲养密度、饲养方式、品种和环境有关。本调查通过对湘西周边山区猪群的PCV2血清抗体阳性进行检测及统计分析,发现山区微小猪场及农户散养猪只具有较高的抗体阳性率,而抗体阳性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PCV2的感染率。因此,加强PCV2免疫接种,将有利于防控PCV2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其他疾病继发的感染。
2016年03期 v.20 159-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进军;侯强红;庞培;毛玉;邓治邦;薛立群;
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从湖南湘西未接种任何疫苗(除猪瘟苗外)的山区小型猪场、农村传统饲养户以及部分野猪场采集了1 390份猪血清样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血清学检测猪2型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血清抗体,对已确认为PCV2抗体阳性的血清进行猪蓝耳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以及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血清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PCV2血清抗体阳性率,小型猪场的为86%、农村传统饲养猪为78%、土猪场为69%、野猪场为25%。结果表明:湘西山区小型猪场、农村传统饲养户、部分野猪场的PCV2血清抗体阳性率不同,这种抗体阳性率的高低可能与饲养密度、饲养方式、品种和环境有关。本调查通过对湘西周边山区猪群的PCV2血清抗体阳性进行检测及统计分析,发现山区微小猪场及农户散养猪只具有较高的抗体阳性率,而抗体阳性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PCV2的感染率。因此,加强PCV2免疫接种,将有利于防控PCV2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其他疾病继发的感染。
2016年03期 v.20 159-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史怡雪;李秦晋;符文卉;魏宝阳;王智;
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蝎毒对Hela细胞p2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研究蝎毒抗癌作用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经不同质量浓度(50,100,200μg/m L)蝎毒处理的与未经蝎毒处理的Hela细胞p21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相近,而在蛋白表达水平上,经蝎毒处理的与未经蝎毒处理的细胞相比,p21基因表达均有明显增强,并以经100μg/m L蝎毒处理的Hela细胞p21基因的蛋白表达增强最为明显,由此证明蝎毒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机理可能是增强了p21基因的蛋白表达。
2016年03期 v.20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史怡雪;李秦晋;符文卉;魏宝阳;王智;
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蝎毒对Hela细胞p2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研究蝎毒抗癌作用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经不同质量浓度(50,100,200μg/m L)蝎毒处理的与未经蝎毒处理的Hela细胞p21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相近,而在蛋白表达水平上,经蝎毒处理的与未经蝎毒处理的细胞相比,p21基因表达均有明显增强,并以经100μg/m L蝎毒处理的Hela细胞p21基因的蛋白表达增强最为明显,由此证明蝎毒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机理可能是增强了p21基因的蛋白表达。
2016年03期 v.20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姣;王佳禹;李欣欣;吕轩;姚立;石挺;李文平;
为研究高产新丹系大约克后备母猪背膘厚度与产仔数、弱仔率、初生重的关系,试验随机抽取174头后备母猪采用背膘测定仪活体测定背膘厚度,结合第一胎次产仔数、弱仔率、初生重等数据,分析不同膘情厚度下的母猪产仔性能。结果表明:背膘厚度在13~16 mm时产仔数较好,在14~15 mm时产仔数最多并与11 mm以下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弱仔率方面,背膘厚度在13~17 mm时弱仔率较低,和各组别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窝初生重方面,背膘厚度在14~16 mm时窝初生重最大,但与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数据得出,新丹系大约克后备母猪背膘厚度为14~15 mm时,头胎的产仔性能最佳。
2016年03期 v.20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姣;王佳禹;李欣欣;吕轩;姚立;石挺;李文平;
为研究高产新丹系大约克后备母猪背膘厚度与产仔数、弱仔率、初生重的关系,试验随机抽取174头后备母猪采用背膘测定仪活体测定背膘厚度,结合第一胎次产仔数、弱仔率、初生重等数据,分析不同膘情厚度下的母猪产仔性能。结果表明:背膘厚度在13~16 mm时产仔数较好,在14~15 mm时产仔数最多并与11 mm以下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弱仔率方面,背膘厚度在13~17 mm时弱仔率较低,和各组别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窝初生重方面,背膘厚度在14~16 mm时窝初生重最大,但与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数据得出,新丹系大约克后备母猪背膘厚度为14~15 mm时,头胎的产仔性能最佳。
2016年03期 v.20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