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文杰;逄锦颖;王康;石有斐;唐德宏;郭慧君;邱建华;
银霜狐、乌苏里貉是珍贵的毛皮动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被广泛的人工饲养。为了解人工饲养条件下两种动物脂肪、肌肉组成成分和特性,利用气相色谱检测了两种体成熟动物皮下脂肪中各种脂肪酸成分含量,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了肌肉(股四头肌)中各种氨基酸成分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检测了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银霜狐、乌苏里貉皮下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5%以上,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可分别达到18.99%和22.61%。肌肉中16种氨基酸含量分别占20.46%和20.61%,其中必需氨基酸分别占8.74%和8.61%。除甲硫氨酸外其他必需氨基酸的评分均大于理想模式相应必需氨基酸的分值;银霜狐肌肉中检测到以醛类为主的2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乌苏里貉肌肉中检测到以醛类为主的16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表明,这些挥发性风味物质可能来自两种动物肌肉脂肪中特定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加热分解。
2018年04期 v.22 187-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 ] - 程前;徐琳雅;刘微;白素英;
以貉和银狐裘皮制品的毛为研究对象,比较3种DNA提取方法以及针毛和绒毛的不同使用量,并应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检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皆可获得较好提取效果,Magen磁珠法略优于AXYGEN法和CTAB-AXYGEN结合法,综合考虑试验成本和提取时间,AXYGEN法的试验成本最低,花费时间最少。在样品的使用量方面,针毛使用15根以上(长度约为5~7 cm),绒毛使用5 mg左右,可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
2018年04期 v.22 19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钟灵;田秀华;吴登虎;殷毓中;廖辉;尹彦强;刘丙万;田小芳;匡高翔;杨怡;
以重庆动物园圈养展出的5只(1♂4♀)成年小熊猫为研究对象,以该雄性个体作为社群动物加入随机1∶1分组的试验组进行社群丰容,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社群丰容对圈养小熊猫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雌性小熊猫在圈养条件下,表现出活动、玩耍、繁殖、刻板等12种行为,春夏秋冬都有蹭阴标记、嗅闻标记物的繁殖行为表现。社群丰容增加了小熊猫的活动行为,以冬季增幅最大,增加了6.2%;增加了小熊猫玩耍行为,以秋季增加最多,增加了4.8%;增加了小熊猫繁殖行为,繁殖行为最高峰值出现在春季,为9.3%;丰容减少了小熊猫休息行为、刻板行为,最大减幅分别在夏季、秋季,分别减少了2.9%、7.1%。春季丰容极大增加小熊猫繁殖行为,有利于促进小熊猫圈养条件下的繁衍,对扩大小熊猫圈养种群、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
2018年04期 v.22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 ] - 杨锴斌;田秀华;卢小琴;王悦;于长江;周景英;
2010和2016年分别通过扫描法和目标取样法对比了长春动植物园笼养和图牧吉保护区半散放大鸨发情期的行为,结果表明:两种环境下雌鸨静站,觅食、游走、理羽、趴卧、警戒行为都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P≤0.01);雄鸨静站、游走、理羽、觅食、求偶炫耀和警戒行为都表现出了极显著差异(P≤0.01),趴卧行为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测量取样比对,笼养大鸨单只平均活动区域面积明显小于半散放大鸨,笼养笼舍中的天然植物和昆虫的种类数量明显较半散放区域单一。
2018年04期 v.22 205-20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姚绪新;滕丽微;刘振生;
动物间的通讯行为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6年11月—2017年1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岩羊(Pesudois nayaur)的视觉通讯、触觉通讯、化学通讯以及听觉通讯4个方面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发情期,贺兰山岩羊群体内部存在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并因此作为获得交配权的依据,雄性间通过刮蹭、打斗等方式来竞争交配权;叫声可分为警戒叫声、雌羊呼唤同伴叫声、幼体呼唤母体叫声以及母体回应幼体叫声,警戒叫声由两个单音节组成,单音节持续时间68~95 ms,频率2 315~9 041 Hz,雌羊呼唤同伴叫声持续时间892~1 209 ms,频率1 672~10 253 Hz,幼体呼唤母体叫声持续时间649~912 ms,频率2 205~15 545 Hz,母体回应幼体叫声持续时间544~660 ms,频率2 426~9 923 Hz。
2018年04期 v.22 210-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 付贞;胡明玥;麦金辉;武东怡;刘进辉;
探讨滑鼠蛇肺脏的组织结构与特征,掌握其生理功能,以便为滑鼠蛇的人工饲养与野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解剖方法、石蜡制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对滑鼠蛇肺脏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滑鼠蛇肺脏组织结构与大多数蛇类肺脏结构相似,分左右两叶。左肺不发达,不具呼吸功能;右肺发达,呈蜂窝状组织结构,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滑鼠蛇的肺脏为膜性囊状结构,可分为三层,分别为上皮层、呼吸层和浆膜层。
2018年04期 v.22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 ] - 胡明玥;武东怡;付贞;何慧芬;姜小雅;赵鑫;刘进辉;
探究滑鼠蛇胃、肠道的显微组织结构与特征,以便为滑鼠蛇的人工养殖与野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解剖方法、石蜡制片和H-E染色技术,对滑鼠蛇的胃、肠道进行光镜下的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滑鼠蛇胃部的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内有泡状腺和单管状腺两种腺体;胃腺中Ⅱ型细胞为未分化的主细胞与壁细胞,肌层由内环行肌和外纵行肌两层构成。小肠褶皱发达;黏膜上皮由大量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小肠缺乏肠腺与黏膜下腺。大肠存在褶皱,没有肠腺。滑鼠蛇胃肠道可容纳大量食物,其消化能力弱于哺乳动物。
2018年04期 v.22 221-224+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 ]
- 刘涛;张微微;
通过文献调查法,对已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并结合养殖实践,分别从蛇场建设、食物选择与喂养、繁殖技术、生长与存活率、取毒、疾病与防治等方面对尖吻蝮养殖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尖吻蝮人工养殖技术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饲养模式有笼养和生态养殖,喂食分自然取食和人工灌喂,越冬模式分为冬眠、无冬眠和半冬眠等,但取毒技术和分类养殖技术的研究仍较少。我国尖吻蝮养殖技术目前已较为成熟,但缺乏统一标准,需要进一步提炼和完善,以更好推动尖吻蝮养殖产业的发展及野外种群的保护。
2018年04期 v.22 225-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傅强;黄松林;李波;徐艳春;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脊椎动物体内与免疫应答相关的基因群,其多态性会直接影响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文中对熊科动物MHCⅠ类和MHCⅡ类基因多态性,以及对种群进化潜力和抵抗病原体能力等进行了综述,并对熊科动物MHC研究的方法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8年04期 v.22 23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董世武;王磊;周永娜;邢秀梅;
鹿产品是名贵中药材,亦可作为保健品,价格昂贵。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杂交鹿的产品,还有其他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阻碍了中国鹿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鹿产品的鉴别变得非常重要。从历年来有关鹿产品鉴别的报道来看,现有的鉴别方法大致可分为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分子鉴别4种。本文对相关的报道作了汇总,为后续鹿产品鉴别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8年04期 v.22 237-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2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