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物学报

JOURNAL OF ECONOMIC ANIMAL

专家论坛

  • 跨喜马拉雅地区小反刍兽疫野生宿主及其介导的小反刍兽疫跨境传播

    曾赞;高珊;王昊宁;王晓龙;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小反刍动物跨界疾病,已蔓延至非洲和亚洲多个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非洲不同,在亚洲被感染的野生动物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凸显了亚洲野生动物在全球多边根除PPR合作中的重要作用。野生动物在预防PPR中的作用的认知空白已引起全世界极大关注。跨喜马拉雅地区是多种亚洲PPR野生易感宿主的核心分布区域,蓄养的大量牲畜意味着可能的频繁交流。从野生动物-家畜疫病交互界面和跨界传播2个热点问题出发概述了目前跨喜马拉雅地区PPR野生宿主的有关流行病学特征。此外,还指出了PPR潜在的野生宿主和传播方面的研究空白。

    2023年01期 v.2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研究论文

  • EM制剂对冬毛期乌苏里貉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吕冰;赵天成;吴旻;张爱武;

    为确定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EM)制剂对冬毛期乌苏里貉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140日龄、体质量约5 kg、已注射疫苗的雄性乌苏里貉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5%、1%、2%的EM制剂。预饲期7 d,正饲期60 d。结果表明:Ⅰ组和Ⅲ组的末重、平均体增重、平均日增重、毛皮重量和毛皮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的针毛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血清中的Ig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和Ⅱ组血清中的IgM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血清中的IgG、 IL-2、 IL-4和胸腺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以及添加剂成本,以日粮中添加0.5%的EM制剂为最佳。

    2023年01期 v.27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刘公岛长鬃山羊饲养管理与日粮营养分析

    张玉稳;

    台湾长鬃山羊是一种珍贵稀有保育类物种,通过对圈养台湾长鬃山羊的饲养管理、繁育等技术环节的观察,发现长鬃山羊日粮主要包括颗粒料、桑树叶、榆树叶、构树叶、狼尾草、瓜果和补充营养等;估算所需日粮养分含量如下:能量4.39 MJ/kg,粗脂肪1.58%,粗纤维3.41%,碳水化合物14.37%,粗蛋白4.87%,粗灰分2.91%、钙0.55%、磷0.11%,该日粮基本满足长鬃山羊的生活需要,可作为一种饲养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2023年01期 v.27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胎次和泌乳天数对奶牛氧化应激状态及泌乳量的影响

    程涛;高鹏宇;陈雪;王涛;张学峰;孙喆;甄玉国;

    为探究胎次和泌乳天数对奶牛氧化应激状态及泌乳量的影响,按照泌乳0~30,31~60,61~90,91~120,121~150,151~200,201~250,>250 d分为16组,每组10头奶牛,连续采集9次血液样本,检测血清的氧化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在产犊后,随着泌乳量的逐渐升高,奶牛血清中的ROS水平逐渐升高;在泌乳61~90 d的初产奶牛血清中,ROS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泌乳阶段(P<0.05);在泌乳121~150 d的经产奶牛血清中,ROS浓度最高。初产奶牛与经产奶牛血清中SOD与TOS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与TAS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随着产奶量的增加,奶牛更易发生氧化应激,且经产奶牛比初产奶牛对氧化应激更敏感。

    2023年01期 v.27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基于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拟合大白猪体重生长曲线的研究

    颜赛娜;陈斌;

    用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拟合大白猪的体重生长曲线,旨在找出较符合大白猪实际生长情况的模型。选定大白公、母猪各5头,测定其0,21,35,70,120,150,180 d时的体重,用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分别对大白公、母猪进行生长曲线的拟合。结果显示:Logistic模型对大白公、母猪的拟合度(R2)分别为0.999 25,0.999 34,生长拐点分别为(33.51 d,66.95 kg),(34.62 d,65.45 kg);Gompertz模型对大白公、母猪的拟合度分别为0.999 96,0.999 97,生长拐点分别为(137.36 d,74.64 kg),(138.34 d,73.58 kg)。Logistic模型中大白公、母猪的生长拐点均不符合实际情况,且Gompertz模型对大白公、母猪体重生长曲线的拟合度均高于Logistic模型。说明Gompertz模型较适合大白公、母猪体重生长曲线的拟合。

    2023年01期 v.27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9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 冷休克诱导红鳍东方鲀雌核发育的微卫星评价

    代乾良;董安然;王伟;王秀利;曹胜男;周贺;

    为研究红鳍东方鲀雌核发育方法及其子代群体遗传结构,应用冷休克诱导雌核发育,并采用微卫星技术对其亲缘关系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雌核发育子代倍性均为二倍体,性别全部为雌性,且其遗传物质全部来源于母本;雌核发育群体纯合度(0.251)显著高于普通群体(0.179),其他遗传参数均低于普通群体。研究结果揭示了冷休克诱导红鳍东方鲀雌核发育二倍体子代的可行性,可为红鳍东方鲀性别控制相关研究及培养全雌和全雄克隆系的双系配套选育新品种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2023年01期 v.27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王锦蛇曼氏裂头蚴病的诊断

    李中波;陈代墩;刘超;杨洁;侯强红;

    裂头蚴病很难用形态学分类方法将病原体鉴定到种,给该病后续的防治带来极大的困扰。以王锦蛇感染裂头蚴为病例,分别利用临床诊断和PCR方法对该病进行诊断。临床形态学诊断结果为该王锦蛇所感染的疾病为裂头蚴病,但不清楚该病原体为何种裂头蚴;PCR方法确定该裂头蚴为曼氏裂头蚴,这表明2种方法诊断结果一致,且PCR方法印证了临床诊断结果。该诊断方法为裂头蚴病的诊断提供了相关信息和技术参考。

    2023年01期 v.27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貉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检测

    闫爽;冯涛;石继超;王东阳;李雪惠;薛原;

    对2017年和2019年分别来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养殖场内健康貉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表型进行检测,采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分析119株健康貉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22种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119株健康貉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吩的耐药率最高,为96.64%,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均为70%以上;119株健康貉源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为94.12%、阿米卡星敏感率为93.28%,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敏感率也较高,均为85%以上。多重耐药菌株中8耐菌株数量最高,所占比例为11.76%(14/119),最普遍的耐药类表型是AMP-AML-KF-CAZ-AMC-TE。

    2023年01期 v.27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用腿骨长度比例和CT值鉴别野生和饲养环颈雉的研究

    李佳航;李玮;秦帅;孙小为;王文慧;徐艳春;苏畅;杨淑慧;

    为了解决鉴别野生和饲养动物来源的技术问题,以环颈稚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野生(n=55)和人工饲养的环颈雉(n=50)的胫骨和跗蹠骨的长度和密度(CT值),并借此建立鉴别方法。结果表明:在野生组和饲养组之间胫骨和跗蹠骨的长度比例(|t|=4.200,P=0.000)和CT平均值(|t胫|=5.053,|t跗蹠|=3.819, P=0.000)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可以有效鉴别环颈雉的来源。在忽略性别因素时,联合使用胫骨和跗蹠骨的CT值进行判别,整体上判别准确率能达到82.7%,野生环颈雉的正确判别率为83.3%(45/54),人工饲养的环颈雉为82.0%(41/50)。区分性别时,雄性单独使用胫骨长度比例鉴别力可以达到79.5%,若与CT值联合可以达到84.6%。该方法也适用于活体动物的检测,可以实现无损伤检验。

    2023年01期 v.27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黑天鹅肺组织形态结构

    马云飞;何苗;刘进辉;

    为探究黑天鹅的肺脏组织形态结构、分析其组织特征,选择成年黑天鹅进行常规解剖,采用石蜡制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及显微拍摄、图像分析等方法,测量黑天鹅肺脏各级支气管平均直径。结果表明:黑天鹅肺脏组织结构与多数禽类的肺脏组织结构相似,由被膜和实质组成;实质由各级支气管(初级支气管、次级支气管和三级支气管)、肺房和呼吸毛细管组成;支气管发达,初级支气管与次级支气管内径比接近2∶1;三级支气管遍布全肺,肺小叶的形态近似椭圆形或不规则四边形,呼吸毛细管口径较小,有利于气体交换,适应活动与飞行能力强的特性。

    2023年01期 v.27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东北虎肺组织结构研究

    尹号;陆诗雨;刘进辉;邱启官;何善逵;陈铁桥;

    为研究东北虎的肺组织结构,采用常规解剖和石蜡组织制片(H-E染色)等方法,对东北虎肺进行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虎肺胸膜较厚,表面有褶皱,膜内含较多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膜内侧有弥散淋巴组织。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的混合腺呈岛屿状分布,肺内呼吸性细支气管较发达。肺泡管多且短,周围存在较多未充容的肺泡。

    2023年01期 v.27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人工圈养条件下河马交配行为的研究

    王晶晶;黄康宁;袁耀华;

    以上海动物园饲养的2头河马为对象,研究了人工圈养条件下河马交配的行为特点。研究发现,雌雄河马合笼第1天,出现了较频繁的打斗行为,雄性表现异常兴奋,主动追逐和靠近雌性,而雌性的防御和躲避行为较明显。2周后,雌雄河马出现频繁的交配行为,爬跨次数增多,达到交配行为的高峰期。交配完成后,雌雄河马的交配和爬跨行为逐渐减少,雌性的示威和观望行为增多。雌雄河马交配期可分为兴奋期、高潮期和消退期3个时期。

    2023年01期 v.27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圈养野生动物信息化管理

    刘选珍;余建秋;毛杰;左智力;桓宗锦;王利勤;赵波;刘洋;邓红丽;

    以野生动物个体为中心,采用自主研发的野生动物饲养管理平台,开展以动物个体为单位的圈养野生动物信息化饲养管理研究。开发软件包括6个模块:动物个体、动物饲料、动物医疗、饲养人员、饲养工具和辅助管理,每个模块均由若干个子模块组成。通过圈养野生动物日常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实用化,提高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水平。

    2023年01期 v.27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综述

  • 细菌人工染色体系统及其在后基因组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吴志敏;苏博;伊淑帅;牛江婷;梁湘雨;赵涵;张馨月;郭衍冰;胡桂学;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克隆载体系统。随着对基因组较大的DNA和RNA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包含完整基因信息的特定BAC进行有目的及精确地修饰已成为反向遗传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文中综述了细菌人工染色体系统在基础研究、CRISPR/Cas9基因编辑、转基因动物模型以及病毒载体疫苗等后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2023年01期 v.27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猪δ冠状病毒对先天免疫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孟凡茹;闫炎;魏语泽;张昊;赵伟;裴志花;王开;胡桂学;

    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一种新型猪肠道冠状病毒,可靶向感染猪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引起严重肠炎。PDCoV感染宿主后,通过拮抗或逃避先天免疫信号转导通路完成在宿主体内的增殖。为了解PDCoV对先天免疫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机制,通过综述PDCoV对RLR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线粒体信号通路的作用,阐明PDCoV与宿主先天免疫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关系,以期为PDCoV的防治提供帮助。

    2023年01期 v.27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