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毅;王彬婷;郑应婕;于翔;邹国华;
通过在美洲豹笼舍中开展食物、感官、环境相结合的丰容方式,对比丰容前后动物行为及游客参观效果、观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丰容后雄性美洲豹运动行为由丰容前的41%增至57%(P=0.041),雌性美洲豹运动行为由丰容前的37%增至64%(P=0.001),休息行为由丰容前的40%降至19%(P=0.007)。游客观察效果由1.859增至2.680(P=0.001),游客观赏时间由71.88 s增至121.46 s(P=0.01)。结果显示,丰容后美洲豹运动行为显著增加(P<0.05),游客观赏效果和观赏时间均极显著增加(P≤0.01)。
2021年04期 v.25 21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王继飞;李宗智;赵唱;滕丽微;刘振生;
2014—2015年夏季,在贺兰山使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濒危野生动物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生境进行调查。拟合优度卡方检验和Bonferroni不等式对非数值型生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马麝夏季对植被类型、优势乔木、坡向以及坡位这4种生境因子有偏好性,喜欢在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作为优势乔木的山地针叶林带生境且位于中坡位的阴坡活动。根据Mann-whitey U检验的结果,马麝在选择数值型生境因子时差异显著,喜欢活动在海拔更高、乔木密度更大、乔木距离更近、灌木密度更低、植被盖度更大、水源更近、人为干扰距离更远、隐蔽级更高的生境中。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马麝的夏季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进行区分,其准确率可达89.9%。
2021年04期 v.25 217-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 ] - 云祥鸿;赵天成;关轩承;吴旻;鞠贵春;吕冰;左璐雅;张爱武;
为研究植物精油百里香酚对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日龄60 d,体质量(0.93±0.15) kg,已注射疫苗的短毛黑公貂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00,200,300 mg/kg百里香酚。预饲期7 d,正式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体增重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等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00 mg/kg百里香酚组丙二醛(MDA)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其他试验组MDA活性也显著降低(P<0.05),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添加百里香酚的各试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200 mg/kg百里香酚组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抗氧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以及添加剂成本,以添加100 mg/kg百里香酚为最佳。
2021年04期 v.25 22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崔艺燕;田志梅;邓盾;鲁慧杰;李贞明;李剑豪;马现永;
藏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其肉制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本试验对舍饲藏猪的血浆生化指标、胴体性能及肉品质进行分析,以便为藏猪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分析舍饲藏猪血浆生化指标,利用行业标准描述其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利用常规方法测定其肌肉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舍饲藏猪血浆生化指标、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舍饲藏猪背肌(鲜样)水分、干物质、粗蛋白质、肌内脂肪、灰分和有机物的含量分别为69.89%、30.11%、33.30%、5.20%、2.62%、40.65%;背肌(鲜样)含有9种饱和脂肪酸、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共21种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是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和棕榈油酸。
2021年04期 v.25 226-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全雪容;张海涛;唐佳希;周静;田科雄;
为探讨黄芪多糖对银星竹鼠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96只银星竹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0,400,600 mg/kg的黄芪多糖。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时,在对照组和生长性能较好的试验Ⅲ组中随机各选取6只竹鼠屠宰取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Ⅲ组竹鼠末重、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精料料重比(F/G)、粗料F/G、总F/G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精料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对比各组各项数据,其中试验Ⅲ组生产性能最好。试验Ⅲ组较对照组竹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尿素氮(UN)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竹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肝脏SOD活性(P<0.01),降低血清、肝脏丙二醛(MDA)活性(P<0.01),提高竹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肝脏中T-AOC、GSH-Px、CAT活性(P<0.05)。因此,黄芪多糖通过调节竹鼠血清生化指标,促进蛋白质吸收,提高机体抗氧化活性和抗应激能力,从而增强竹鼠的生长性能。
2021年04期 v.25 23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倪诗婷;蔡倩仪;潘柱昊;叶亚琼;戈婷婷;赵海全;张晖;
为了解石鸡盲肠消化生理特点,采用石蜡切片和Grimelius嗜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石鸡盲肠嗜银细胞及其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石鸡盲肠嗜银细胞呈棕黑色,嗜银细胞多分布于黏膜固有层结缔组织中,也有位于盲肠上皮细胞之间,形态多样,呈近圆形、锥形或长条形。近圆形嗜银细胞有的位于固有层,有的靠近肠腔,分别表现为封闭型和开放型特征。长条形或梭形嗜银细胞两端均有突起,一端伸向深层固有层,另一端伸向游离面肠腔,同时表现为内分泌和外分泌特征。根据形态特征和分布位置,石鸡盲肠嗜银细胞同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盲肠管壁内的嗜银细胞密度可达6.6个/mm~2,提示盲肠可能是石鸡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2021年04期 v.25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吴哲;刘冠群;张娇;张争明;冯夏珍;阮文辉;
利用瑞氏、吉姆萨、瑞氏-吉姆萨混染的方法分别对中华真地鳖的血细胞进行对比染色观察,结果表明:瑞氏-吉姆萨混染的方法可以清晰地染出细胞内含颗粒,细胞界限清晰,染色时间适中,适用于此物种血细胞染色。采用此法观察到中华真地鳖有5种类型的血细胞,即原血细胞、粒血细胞、浆血细胞、珠血细胞、脂血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1.75%±0.79%、46.95%±1.34%、46.95%±1.34%、1.65%±0.67%、0.85%±0.59%。为鳖蠊科药用昆虫血细胞形态分类学研究、血细胞演化关系以及细胞免疫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1年04期 v.25 242-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余航;陈君龙;楚萌;司雨;陈俊良;刘洋铨;赵海全;张晖;叶亚琼;
为研究滑鼠蛇(Ptyas mucosu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情况及其形态特点,试验通过Grimelius银染法对滑鼠蛇消化道中的食管,胃部,小肠的前段、中段、后段的组织进行染色。结果表明:滑鼠蛇的胃部嗜银细胞分布密度最高,食管部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较高,小肠段分布密度较低而且越往后段嗜银细胞分布密度越低。嗜银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包括椭圆形、锥体形、圆形和梭形。通过对滑鼠蛇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学的观察,认为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分泌方式。
2021年04期 v.25 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熊款款;吴映欣;汤新维;沙宇;杨凌宸;
为探讨犬髋关节发育不良(CHD)的诊疗方法,针对一例20周龄萨摩耶犬进行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结果该犬患有CHD。利用耻骨联合灼烧术(JPS)治疗疾病,术后护理并观察犬只的恢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该犬术后运动能力显著提高,髋关节活动无痛感,预后良好。说明JPS可作为一种手术方法用于临床上早期CHD的治疗。
2021年04期 v.25 252-255+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蒋亮;何俊;
在不同饲养条件下饲养蝇蛆,从而建立蝇蛆养殖的最优环境组合量化标准。选择培养基基料中不同奶粉添加量、培养基湿度及饲养密度3个主要因素,每因素设4个水平,进行交叉组合试验,共有6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观测每个组合条件下饲养蝇蛆的蛆重、蛆长、蛹重、蛹长等指标,以评价这些因素对蝇蛆生长发育及蛹虫繁殖性能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奶粉添加量、培养基湿度及饲养密度对家蝇生长发育及繁殖性状等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奶粉添加量为6 g、培养基含水量为65%~80%、饲养密度为每瓶60~90条时最有利于家蝇生长发育及蛹虫的繁殖。此外,三因素之间对生长性状蛆重和蛆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在化蛹率指标中表现为任意两因素的交互作用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三因素交互却不显著(P>0.05);繁殖性状蛹重和化蛹率指标的三因素互作效应显著(P<0.05),而对家蝇蛹长的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家蝇幼虫的饲养条件以30 g发酵麦麸+3 g红糖的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奶粉量为6 g,培养基湿度为80%,饲养密度为60~90条/瓶时,生长性状中蛆重、蛆长、化蛹率和繁殖性状中蛹重、蛹长等指标均较为理想;而培养基湿度为50%时,羽化率最高,且随着培养基湿度的增大,羽化率呈下降趋势。
2021年04期 v.25 25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 ] - 孙荣宽;邱佳熠;姜秀云;王春芳;
为探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从鹿下颌淋巴结分离2株非结核分枝杆菌,经16S rRNA PCR鉴定和基因组序列分析,证实分离菌均为新金分枝杆菌且基因组大小均为5.1 Mb。应用分离的新金分枝杆菌10-2株腹腔注射感染C57BL/6小鼠,于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肺内T-bet、GATA-3的mRNA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肺内Th1、Th2细胞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T-bet的mRNA表达量和Th1细胞比例逐渐升高;而GATA-3的mRNA表达量和Th2细胞比例明显下降。结果提示,新金分枝杆菌感染促进CD4+T细胞向Th1细胞亚群分化。
2021年04期 v.25 264-26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