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物学报

JOURNAL OF ECONOMIC ANIMAL

  • 人工光周期控制水貂繁殖周期的试验报告——两广地区水貂不能正常繁殖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两广水貂技术辅导小组

    <正> 前言美洲水貂(Mustela vison)是一种珍贵的小型毛皮动物,原产于北美。我国于1972年由北方引入广东和广西沿海地区试养。水貂在这一炎热的低纬度地区虽然可以继续生存,但繁殖极不正常。为了探讨不能正常繁殖的原因,1974年11月到1975年5月,我们在广东和广西的两个水貂场内,首先对新引入的水貂(简称“引”)、在两广生活一年以上的老貂(简称“老”)和当地繁殖的幼貂(简称“幼”)各自的繁殖表现,进行了分组比较观察,以了解它们的繁殖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观察结果见表1和表2。

    1979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
  • 石油酵母喂貂试验顺利开展

    古太兴

    <正> 为了广开饲料来源,积极发展水貂生产,适应对外贸易要有一个大发展的需要,经外贸部批准,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组成了专门小组,从1978年10月1日开始,在内蒙自治区呼和浩特和集宁水貂场,开展用石油酵母饲喂水貂的试验研究工作,以期用石油酵母代替水貂日粮中部分鱼,肉类动物性饲料。

    1979年01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彩色水貂的毛色遗传及其应用

    朴厚坤,姜春生

    <正> 水貂(Mustela vison Schreber)是世界上人工饲养最为普遍的珍贵毛皮动物。由于利用其毛皮制裘,故在育种工作中十分重视毛色遗传。黑褐色标准水貂同野生水貂基因型一致,因而它的基因称为野生型基因。彩色水貂是黑褐色标准水貂的突变型。自1930年首次出现银兰色水貂(Platinum)以来,经过各国养貂工作者的精心培育,彩貂类型得到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水貂已出现二十余种毛色突变基因,并通过不同突变基因的组合,获得新的组合色型,使水貂

    1979年01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2 ]
  • 青海柴达木盆地的麝鼠散放

    阚兴国,李德浩,李春秋,邓合黎

    <正> 麝鼠(Ondatra zibethicus)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由于它的毛绒致密,板质柔软轻便,保温性强,光亮美观,因而引起世界各国重视。为了满足人们对毛皮制品的需求,采用各种人工措施(划定自然保护区、引种散放、人工饲养等),加速生产发展。麝鼠的适应性很强。通过各国引种移植散放证明,麝鼠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以及人为的环境下,都能正常生长繁殖。

    1979年01期 12-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海豹的人工饲养

    魏臻邦

    <正> 海豹(phoca vitulina Linnaeus)属哺乳动物,喜群栖,产于欧洲大西洋沿岸和北太平洋沿岸,我国渤海湾内沿海各地有分布。每年2月,母兽上岸或在浮冰上产仔,是捕获的极好时机。旅大市常组织渔民捕捉,但亲体很难捕到,因时值哺乳期,仔兽捕获后的成活率较低。海豹的经济价值较高,肉可食,脂肪可炼油,毛皮带有光泽且可御寒防水,经鞣制后可做成衣物、鞋帽及雨具。雄性生殖器俗称“海狗肾’,为名贵中药。

    1979年0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 广西三北羊羔皮品质的测定

    覃祖光

    <正> 三北羊(亦叫波斯羔皮羊或卡拉库尔羊)原产于干旱荒漠草原地区,是世界珍贵的羔皮羊品种。1973年我区从新疆石河子地区引入部分三北羊饲养繁殖。1977年,为探讨在我区四季常青、雨量充沛、水草丰茂的条件下羔皮品质的变化情况,我们对经风土驯化三年的三北羊的淡板羔皮,进行了抽样

    1979年01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关于投喂变质土霉素引起水貂大群流产的调查报告

    尹成忠

    <正> 1976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我公司所属养貂场因错误地投喂变质土霉素,引起大群母貂流产,损失达数万元,教训是很沉痛的。为提供有关单位参考,以此为戒,特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养貂场共有种貂431只,其中公貂80只,母貂350只(受配344只)。该场以免下杂(头、心、肝、肺)、谷物窝头、蔬菜为基本饲料。动物性饲料是冷藏或外贸现加工的鲜品,无发霉变质,喂前经过熟制。

    1979年01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资料

    <正> 1976年,在美国大约1,000个饲养场里,生产了3,021,000张水貂皮。其中标准水貂占33%,咖啡色占22%,浅黄色占17%,珍珠色占9%,紫罗兰色占8%。1977年繁殖母貂的存栏数为885,900只(1976年836,900只)。加拿大1974年生产水貂皮110万张,1975年不到100万张。

    1979年01期 23-2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9 ]
  • 黄鼬的习性与驯化

    盛和林,杨圭璋

    <正> 黄鼬(黄鼠狼)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毛皮动物,在自然界中数量较多,全国各地几乎均有分布。黄鼬常消灭多量啮齿动物,对农、林、牧业有益,所提供的毛皮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了充分利用黄鼬的潜在资源,有必要了解其生活习性,掌握繁殖规律,进行人工驯化饲养。一、生活习性

    1979年01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6 ]
  • 毛丝鼠的消化道疾病

    钱振宇

    <正> 毛丝鼠和其他动物一样,发病后总会出现某些异常反应。但由于在生理上和检验手段上的限制,许多异常反应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不少病理现象不能充分暴露而影响疾病诊断。为了认清和判定异常反应,首先要熟悉毛丝鼠的生活习性、饲养、饲料及其生态和病态的基本知识,详细观察,认真检查,分析致病原因及其致病作用,才能明确诊断,提出有效防治措施。在毛丝鼠的非传染性疾病中,据目前所知,以消化道疾病最多见,这不仅使毛丝鼠健康遭受威胁,而且

    1979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吉林农业大学特产系恢复

    白庆余

    <正> 吉林农业大学特产系是1958年建立的。该系设有特种经济动物和药用植物两个稀有专业。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曾为祖国特产事业培养了近千名高级技术人材,分配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农林、外贸、商业、卫生等系统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做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林彪、“四人帮”和吉林省委前主要负责人的摧残与破坏,在搬迁、肢解吉林农业大学的同时,强行砍掉特产系,致使特产技术人材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

    1979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东北貉笼养繁殖

    王春三

    <正> 貉(Nyctereutes procyonides Grag)又名狸,系肉食目、犬科、貉属。貉在我国各地广泛栖息。貉皮轻而暖,板质良好,是国内外毛皮市场上销路较广的上等裘皮之一。拨针后的貉绒,可制翻毛大衣、帽子、上等皮褥等。拔下来的针毛,供制毛刷和毛笔的原料。貉体型似狐而小,体肥,腿短,尾短而蓬松,两颊横生长毛。体重一般6—7公斤,最高10—11公斤,体长500—700毫米,尾长170—200毫米。

    1979年01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毛皮动物饲养》编辑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正> 《毛皮动物饲养》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79年3月1日至三日在长春市召开。各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业务部门受聘的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刊物承印单位也应邀派人参加。主办单位的负责同志亲临会议指导,并在会上做了报告和讲话。会议宣读了国家科委对《毛皮动物饲养》发刊的批件,听取了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负责同志,关于世界毛皮动物饲养业和裘皮市场动态以及出国考察的报告,吉林农业大学负责同志就贯彻“双百”方针,办好科学技术刊物,提出了几点要求与希望。编委会负责人

    1979年0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进口种兔常见疾病的防治

    孙宗禹,刘文周

    <正> 我院自1976年至1978年,先后4批从国外引进7个品种的种兔(比利时、加里福尼亚、德国巨型、法国公羊、丹麦白、青紫兰、新西兰白兔)。饲养初期,特别是第一批产仔时,断乳后15日内的幼兔大批死亡,其中常见的多发疾病为球虫、肺炎、消化系统疾病(顶食、鼓气、便秘、胃肠炎)、葡萄球菌病等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经验,初步摸索到一些防治与控制种兔疾病的方法。现将我们的初步体会介绍如下。

    1979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水貂腹腔注射法

    张宝树

    <正> 水貂的静脉注射至今未见报道。病貂补液抢救,只能行皮下注射,但疗效差,不安全。我们以大家畜为借鉴,进行了水貂腹腔注射试验,经两年多应用,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一、腹注器具:为避免注射时病貂挣扎,针头损伤内脏,我们使用长20厘米的细胶管(自行车气门蕊),经消毒处理后,一端套在注射器上,另端套在5号针头上。二、操作方法:助手将患貂仰卧保定,

    1979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毛皮动物巴氏杆菌病

    王树志

    <正> 毛皮动物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oida)引起的多种毛皮动物(水貂、紫貂、银黑狐、海狸鼠、兔和毛丝鼠等)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内脏器官炎性出血和败血经过为主要特征,常呈地方性暴发流行,给毛皮动物饲养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毛皮动物饲养场。1930年鲁伊斯首先描述了水貂巴氏杆菌病;1931年И·Γ·列维别戈从患病水貂中分离出巴氏杆菌;1936年С·Я·柳巴申柯发

    1979年01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 略谈水貂的某些生物学特性

    潘怀玉

    <正> 野生水貂居栖在中纬和北纬地区,至今被人们驯养仅有60—70年历史。目前,人工繁殖的笼养水貂,尽管毛色和体型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异,但生活习性、新陈代谢、生殖生理及大体解剖等,与其野生的祖先相比,几乎没有差异。因而,人们在饲养水貂过程中,往往采用仿野生生态的方法。一、水貂生命活动的季节性变化

    1979年01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9 ]
  • 三北羔皮羊

    刘恕之

    <正> 三北羔皮羊(图1)在国际上称为卡拉库尔羊或波斯羔羊,原产中亚细亚荒漠、半荒漠草原,是经过长期培育而成的羔皮、肉、乳兼用优良品种绵羊,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国于五十年代开始引种,投放于新疆、内蒙等自治区(省)的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区,近年来逐渐向其它省区扩展。目前已发展到一百多万只,年产羔皮十万张左右。

    1979年01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有发展前途的经济动物—麝鼠

    苏培祥

    <正> 麝鼠(Ondatra zibethica;Musk rat)属于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是一种价值较高的经济动物。麝鼠的外貌似田鼠,但比四鼠大得多。体形椭园而肥胖,身长30厘米左右,体重约1公斤。头部较扁平,颈不明显,吻钝园,眼小耳短。尾侧扁,外被小而园的皮质鳞片,间杂有稀少短毛。前肢短小无蹼,坚实灵活,趾爪锐利,适宜挖掘、造窝、获食和搏斗。后肢较长,趾间具半蹼,站立时以支撑身躯,游泳时作桨划行。它有一对锋利的黄色门牙,是与敌害斗争的主要武器。成体背毛由棕黄色到棕褐色,其中夹杂棕红或棕黑色毛尖,背部中央多为黑褐色,两侧稍浅,腹部棕灰色,尾部黑色。冬春季色深,

    1979年0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中国裘皮革皮服装交易会在北京举行

    <正> 由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主办的中国裘皮、革皮服装交易会,于一九七七年一月八日至十八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这次交易会是自一九七五年开始举办裘皮洽谈会以来的第五届。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东、广东、广西、江苏、湖南、湖北、河北、河南、四川、福建、新疆等十五个分公司参加展销。交易会期间,亚、欧、北美、大洋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许多贸易界人士和港澳同胞,以及一些国家驻京商务机构的代表,纷纷到会参观、洽购。

    1979年01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一九七八年底国际裘皮市场价格上涨

    <正> 〔据近期伦敦《裘皮公报》报道〕国际市场裘皮价格坚挺。狐狸皮是目前国外市场流行的长毛细皮之一,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涨幅度较大,水貂皮和波斯羔皮市场也很好。水貂和狐狸皮市场情况介绍如下:

    1979年01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第八十一届列宁格勒裘皮拍卖会

    <正> [据伦敦《裘皮公报》2月2日报道]第八十一届列宁格勒裘皮拍卖会于1979年1月22日至26日举行。市场看好,价格坚挺,竞争激烈。水貂皮:报供的620,380张黑褐色水貂生皮全部售出。公皮最高价达49美元/张,最低27美元/张。黑色水貂生皮24,545张全部售出,公皮最高价54美元/张,最低29美元/张;母皮最高价30美元/张,最低21美元/张。在这次拍卖中报供的芬兰标准色水貂

    1979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光照和头部交感神经对水貂胚胎着床的影响

    <正> 水貂妊娠期,胚胎延缓着床是受光照的影响。对美洲貂(Martes americana Turton)紫貂(Martes zibellina Linnaeus)、水貂(Mustela vison Schreber)等鼬科动物补充光照时间,可缩短胚胎着床的延缓期。当水貂生活在黑暗中,或使鼬科动物瞎眼,则延缓期增长。白鼬(Mustela erminea Linnaeus)经长期光照后可加速发情,但这种反应在切除松果体和颈上神经节或星状神经节后消失。

    1979年01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狐的人工授精

    陈启仁

    <正> 实践已经证明,人工授精对牛和猪有很大价值,对绵羊、山羊、狗也有一定意义。但在养狐业中,人工授精仍处于试验阶段。在狐的繁殖上引进人工授精技术,也和其它家畜一样,可以更广泛地利用优良种兽。而精液的冷冻,将为在长时期内储存特殊类型和色型的基因提供可能性。材料与方法精液采集为生产毛皮而饲养的狐是半野生动物,采集精液还存在一些问题。据过去文献报道,从公孤身上采集精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ChronoPulo采用的电刺激采精,另一种是Starkow采用的手指操作法。

    1979年01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用黄豆粉代替水貂日粮中生肉的价值

    范玉林

    <正> 为了研究用黄豆粉代替水貂日粮中生肉的价值,曾于1974年和75年进行两次试验。选择咖啡色育成貂336只和繁殖母貂56只,分别喂给含0、5、7.5、10和15%去荚的大豆粉日粮。在含5和10%大豆粉的试验日粮中,又分为两组:一组增补脂肪,另一组未加脂肪。而在含10%大豆粉试验日粮中也分两组:一组增补DL—蛋氨酸,另一组则未加。所有的试验日粮含有相等量的氮,大部分试验日粮与对照日粮(0%大豆粉)含有等量热能。

    1979年0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4 ]
  • 国外科技动态

    <正> 动物生育遗传:6.胚形成中异倍体对降低水貂生育力的作用[据苏联《遗传学杂志》1978年14卷第2期报道]在34只标准、青玉、珍珠色水貂的126个胚胎中,发现异倍体15个(占11.9%)。其中,2个是三倍体,9个是二、三倍体嵌合体,1个是2n、XX/2n、XY嵌合体,2个是二、四倍嵌合体。看来二、三倍体和2n、XX/2n、XY嵌合体正常发育,其余嵌合体均被吸收。本文论述了受精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倍体胚胎的原因。该文献的结论中提出,异倍体嵌合体是不育的。

    1979年0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