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物学报

JOURNAL OF ECONOMIC ANIMAL

  •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张振兴;

    简要概述了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在规模、饲养管理与疾病防制技术、毛皮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同时,又提出了诸如组建行业协会、克服免疫失败、提高毛皮兽用疫苗质量和正确使用兽用疫苗等方面的建议。

    2005年04期 187-190+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5 ]
  • 氯前列烯醇对母蓝狐产仔率及胎产仔数影响的初步研究

    郭婷婷;刘志平;白玉妍;

    为探索进一步提高母狐产仔率及胎产仔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狐的人工授精程序中通过向精液加入不同剂量的PGF2α类似物———氯前列烯醇,比较各组母狐产仔率、胎平均产仔数,以及各组精子在体外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氯前列烯醇可以提高母蓝狐的产仔率、胎产仔数,改变精子的休眠状态并活化精子,对狐繁殖具有积极作用,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05年04期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蓝狐精子常温保存与低温保存的比较研究

    暨诚欣;刘志平;

    为探讨行之有效的精液保存方法,提高狐人工授精技术的效率,对9只种公蓝狐的精液进行了常温保存与低温保存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保存精液精子平均存活时间为26.2 h,平均生存指数为12.75;低温保存精液精子平均存活时间为40 h,平均生存指数为17.92。低温保存可以延长精子的体外存活时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低温保存生存指数与常温保存生存指数的比值与常温保存生存指数呈线性关系,即低温保存效果与精液品质呈正相关,精液品质越高,低温保存效果越好。

    2005年04期 194-197+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5 ]
  • 北极狐、乌苏里貉精液细管冷冻技术研究

    耿孝媛;吴晓民;车利锋;裴俊峰;李涤非;李宝山;王静婉;

    为了对濒危珍稀动物种质资源的进行保护,完善精液冷冻技术方案,对北极狐37只次、乌苏里貉32只次的精液进行细管冷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北极狐精液用3%柠檬酸三钠—卵黄—甘油作冷冻稀释液,乌苏里貉精液用11%蔗糖—卵黄—甘油作冷冻稀释液,在5℃冰箱内平衡1 h后,进行细管冷冻(液氮-196℃),冻溶粒子活力达4~5级。速冻法优于缓冻法。细管冻精在50℃温水中快速溶化,北极狐精液用3%柠檬酸三钠作解冻液,乌苏里貉精液用7%葡萄糖液作解冻液效果较佳。

    2005年04期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1 ]
  • 马鹿茸不同部位IGF-1含量的比较分析

    郝林琳;刘松财;任晓慧;戴建威;王伟;张永亮;

    采用醋酸溶液和乙醇提取了6支马鹿茸的主杠尖部、中部、根部3个部位的多肽,进行了IGF-1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采用RIA法测定了马鹿茸酸粗提物及醇提多肽的IGF-1含量。结果表明,酸粗提物中IGF-1存在游离和与结合蛋白结合两种形式,醇提物中只存在分子量为7.5 ku的游离IGF-1。马鹿茸不同部位酸粗提物和醇提物之间IGF-1含量经RIA法检测表明,主杠尖部、中部、根部3个部位IGF-1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尖部IGF-1含量分别比中部和根部高43.10%(P<0.01)、284.83%(P<0.01),中部比根部高168.93%(P<0.01);经醇提后,各部位之间IGF-1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尖部IGF-1含量分别比中部和根部高42.33%(P<0.05)、164.04%(P<0.01),中部比根部高85.51%(P<0.05)。该试验为马鹿茸的分段利用提供了内在质量上的依据。

    2005年04期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11 ]
  • 梅花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谭仕旦;龚云登;

    湖北省建始县某养鹿场的梅花鹿于2005年春季发生散发性死亡,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综合诊断,确诊为鹿慢性巴氏杆菌病。经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控制了该病发展,病鹿得到了有效治疗。

    2005年04期 204-20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7 ]
  • 鹿源狂犬病野毒8202株基因型的研究

    李影;段锐;钱爱东;

    为了从基因水平确定鹿源狂犬病野毒8202株与其它狂犬病病毒的进化关系,应用RT-半嵌套式PCR技术,利用3条引物对病毒的核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并与已发表的狂犬病病毒株3aG、PV、CVS、HEP-Flury、RC-HL、Nishigahara、SADB19的核蛋白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202株与其它7个病毒株均来源于同一个进化枝,属于基因Ⅰ型。

    2005年04期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6 ]
  • 梅花鹿副结核病病例报告与防制措施

    金海林;张媛;赵立峰;黄海龙;崔焕忠;张炎炎;

    2004年9月19日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一养鹿户饲养的梅花鹿有3头相继死亡,患病鹿死前数日持续腹泻、消瘦。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原菌学检查,确诊3头鹿所患为副结核病。并针对该病提出了预防措施。

    2005年04期 209-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5 ]
  • 梅花鹿锯茸时出血特点及止血药物的研究

    陈金山;王全凯;温铁峰;

    为达到更好的锯茸止血效果,对梅花鹿锯茸时出血特点及锯茸止血药物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收取初角茸时呈渗出状出血;收取二杠茸时呈线状出血;收取三杈茸和畸型茸时呈喷射状出血,并且有节律地进行搏动。出血量随着鹿茸的产量和茸根围度的增加而增多,但是当收取茸根围度为(20.3±0.6)cm的畸型茸时却不存在这种明显的相关关系。同一茸型不同年龄的鹿,因茸重、茸根围度的不同出血亦有差别。根据鹿茸的组织结构、生长规律和梅花鹿生理特点,选用由中药组成的外用锯茸止血药方剂,通过锯茸止血试验,结果表明,该锯茸止血药无刺激性,止血快,抗感染能力强,创面愈合良好,对再生茸产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

    2005年04期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5 ]
  • 珍稀濒危鸟类微量取样及DNA提取的研究

    田秀华;刘铸;白素英;

    为解决珍稀濒危鸟类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取样局限性,采用非伤害性取样和非损伤性取样,对大鸨10~70μL的血液和羽毛的不同部位(羽根、羽髓、羽鞘、实心羽茎和羽毛上脐周围绒羽)的DNA提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鸟类血液样本与哺乳动物样本极为不同,两者相同体积的血液中,鸟类样本DNA含量是哺乳动物样本的几百倍,研究发现,大鸨可以从微量的血液中(10μL)提取出较多的DNA(45.75μg)。对于羽毛的不同部位,羽髓、羽鞘和羽根可以提出一定纯度的核DNA和mtDNA;实心羽茎可以提出一定纯度的mtD-NA。因此该研究将拓宽珍稀濒危鸟类采样的范围,为珍稀濒危鸟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样品来源。

    2005年04期 215-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47 ]
  • 珍珠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周海洋;金香淑;张永山;于波;李艳萍;

    2003年吉林省某经济动物养殖基地饲养的珍珠鸡,发生了以呼吸困难、哮喘、发热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珍珠鸡巴氏杆菌病,同时采取了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氯霉素和蒽诺沙星对珍珠鸡巴氏杆菌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005年04期 21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RT-PCR检测宠物犬的犬瘟热病毒

    肖定福;张汇东;李文平;温海;朱骞;

    为了寻找一种在早期快速准确检测宠物犬犬瘟热病毒(CDV)的方法,从临床上疑似CDV感染犬抗凝血中分离出血淋巴细胞,从中提取总RNA,引用曾在警犬上成功检测到CDV的引物序列,反复摸索RT-PCR反应条件,经凝胶电泳观察到在理论设计处(287 bp)出现了光亮条带,说明已成功地从宠物犬中检测出CDV。表明该引物序列和改良的RT-PCR反应条件适合于检测宠物犬CDV感染。

    2005年04期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2 ]
  • 豪猪雄性生殖器官的解剖研究

    刘军;阳水刚;钟福生;何华西;肖宗灵;

    了解雄性豪猪的生殖生理,以便为豪猪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提供基础依据,进而提高豪猪繁殖效率,对雄性豪猪的生殖器官进行了系统解剖研究。结果表明,雄性豪猪的性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雄性豪猪没有阴囊,其睾丸位于腹股沟内;附睾很发达,附睾尾呈圆柱状,并有2.13~2.35 cm的长度游离于睾丸;阴茎前段具有阴茎骨,阴茎骨长2.68~2.90 cm;在阴茎龟头前端的尿生殖道开口处呈花瓣状。其它生殖器官也都具有各自的解剖特征。

    2005年04期 22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3 ]
  • 灰雁甲状腺的组织学研究

    颜国华;黄丽波;翟延庆;杨隽;

    为研究灰雁与鹅的甲状腺结构的异同,采用不同方法,观察灰雁的甲状腺组织结构,在H-E染色的组织切片中,甲状腺实质由滤泡组成,滤泡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在PAS反应中,甲状腺滤泡腔内的胶质深红染,显示胶质为糖类物质;在银染切片中,C细胞胞质内含有黑色的特异性嗜银颗粒,与太湖鹅、四季鹅不同。

    2005年04期 22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3 ]
  • 全国秋季鹿会在厦门召开

    王立春;

    2005年04期 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鹅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徐凤宇;马红霞;于守平;单晓枫;胡桂学;

    为了对辽宁省某养鹅场10日龄患病鹅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利用实验室诊断和药物敏感试验对病菌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沙门氏菌,对培氟沙星、环丙沙星、痢特灵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磺胺嘧啶钠等药物不敏感。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2005年04期 2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5 ]
  • 国内裘皮市场行情

    朴厚坤;

    2005年04期 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8 ]
  • 沉性大卵径鱼卵的观察方法与虹鳟的胚胎发育

    黄金善;范兆廷;贾忠贺;李永发;徐革峰;

    虹鳟等冷水性鱼类产沉性卵,由于卵膜较厚,不作特殊处理,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其胚胎发育的过程。该研究分别采用0.6%~1.0%胰蛋白酶酶解透明、透明液处理和5%甲醛固定剥膜的方法对虹鳟的受精卵进行处理,在显微镜下比较3种处理方法并对虹鳟胚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用胰蛋白酶适度处理以后,卵膜呈透明状态,可以用显微镜清楚的观察到各个发育时期;用透明液处理以后,卵膜仍然较厚,在发眼前期,仅可观察到胚胎的大致发育时期,发眼期以后,虽然可以观察到每一个发育时相,但效果较差;采用甲醛固定后卵膜及卵内物质变性,胚胎固化形态稳定,发育时相得以固定,机械去除卵膜以后,各发育时相清晰可见,进而可以深入研究其胚胎发育。通过对甲醛固定以后的胚胎观察,可以将虹鳟的胚胎发育分为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眼球色素出现期和循环期等21个时期。

    2005年04期 235-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80 ]
  • 黄腹角雉肾的解剖和组织形态学观察

    王水莲;刘进辉;刘自逵;李立;姜卫星;

    采用常规方法对1只人工繁殖的黄腹角雉进行解剖,观察其肾的解剖学特征;并取黄腹角雉的肾脏,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其肾脏表面有极薄的结缔组织包被,被膜的结缔组织深入实质,形成含量较少的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有淋巴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肾实质主要由大量肾小叶构成,每个肾小叶形似倒梨状,内有许多肾单位,分为皮质部肾单位和髓质部肾单位。但其皮质部和髓质部不如哺乳动物那样界线明显,肾单位数量与体重之比较哺乳动物高。

    2005年04期 239-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北美地区鹿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任艳玲;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WD)是鹿类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它是由朊病毒(PrP)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型消耗,体重逐渐下降,行为异常,最后致死。该病主要感染北美地区的黑尾鹿、白尾鹿和美洲马鹿,一些野生和家养的反刍动物如牛、绵羊和山羊与染病鹿直接或间接接触也可被感染。目前还不能确定CWD与人和其它动物的TSE类疾病的关系。它的起源、发病机理、传播机制和途径尚不清楚。尽管还没有证据证明CWD可传染给人类,但是它对人类有潜在威胁。

    2005年04期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6 ]
  • 甘肃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资源变化

    黄族豪;刘迺发;张立勋;龙进;刘重斌;

    甘肃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高山有蹄类动物。为了解这个保护区10多年有蹄类动物资源的消长变化,2002年7~8月对保护区的有蹄类动物和当地环境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记录到5种有蹄类动物:藏野驴(Equus kiang)、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鹅喉羚(Gazella subguturosa)、盘羊(Ovis ammon)和岩羊(Pseudois nayaur),其中岩羊的种群数量最高,0.894 6只/km2。与1987年相比,岩羊的数量明显下降,而鹅喉羚的数量明显增加,其它3种动物数量变化不大。水土流失、草场退化、虫鼠害猖獗、淘金与乱捕滥猎等是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005年04期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4 ]
  • 《经济动物学报》2005年第9卷第1~4期

    2005年04期 249-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2006年《经济动物学报》稿约

    2005年04期 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