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振兴;李玉峰;
从动物疫病流行特点的变化,养殖模式对疫病流行的影响,病原体型与病型增多,新疾病增多,混合感染增多,人兽共患病增多以及兽药生产流通使用混乱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养殖业生物安全的现状,以及生态环境、药残超限和动物产品的安全情况等。同时,对养殖业生物安全应采取的对策(重新认识兽医的重要性,改革现行的兽医行政体制,改革养殖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及正视动物产品的安全性等方面提出建议。
2006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0 ] - 朴厚坤;高祝兰;
简要介绍了动物福利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并结合国内现状提出了几点合理建议。
2006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2 ] - 余溢;田长勇;姜晓东;王哲;雷震中;靳占江;马泽芳;
采集4头体况良好、健康无疾病、妊娠早期梅花鹿的血样,采用RIA分析方法对血清中的5种生殖激素(LH、FSH、E2、P和hCG)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梅花鹿妊娠早期(2~38 d),LH含量缓慢的降低,处于低稳的水平,平均为(29.97±32.70)IU/L;FSH的含量稳步上升,平均为(1.60±0.66)μg/L;E2的含量除了一个较大的峰值(10.20±6.59)ng/L外,一直都是稳步降低,平均值是(6.47±4.28)ng/L;P的含量平均为(0.05±0.04)μg/L;hCG的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为(22.71±26.48)μg/L。
2006年01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0 ] - 郑兴涛;魏海军;张宇;王柏林;薛海龙;冷俊峰;常忠娟;
采用“屠宰性状测定方法”对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手段所获得的西丰梅花鹿(♀)与天山马鹿(♂)杂交F1的头2、锯公鹿与母本西丰梅花鹿做了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其主要肉用性状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分别为61.94%、59.05%、60.17%和62.34%;46.93 kg、48.16 kg、25.01 kg和35.45 kg;47.89%、45.86%、42.38%和46.04%。并确定此种杂交组合方式为适宜的肉用鹿杂交组合之一,为我国长白山鹿业的肉用鹿生产和市场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6年01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3 ] - 唐晓玲;刘军;刘振湘;阳水刚;
为了探讨豪猪肉的营养价值,以便更好地对豪猪进行开发与利用,作者对豪猪肉进行了常规养分的检测分析,并与其它常用食用动物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豪猪肉是一种高蛋白、高谷氨酸、低脂肪、低胆固醇且口感良好的肉食品。其常规养分的含量符合现代人既营养又保健的科学膳食理念。
2006年0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4 ] - 陈虹;侯伟革;臧素敏;
日粮中添加抗生素(5 mg/kg)和壳寡糖(0.05%),分析其对鹌鹑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05%的壳寡糖可使鹌鹑35日龄体重提高7.6%,料重比降低4.5%。胸腺、脾脏和腔上囊相对重均优于对照组(P<0.01);抗体效价也有提高(P<0.05)。与抗生素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2006年01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85 ] - 徐凤宇;于守平;单晓枫;李天松;胡桂学;
2004年冬季,某养鸽场引进的乳鸽发生大批死亡。为查清其发病原因,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鸽Ⅰ型副黏病毒和禽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提出了防制措施。经过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2006年01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于守平;王淳玉;刘岩;胡桂学;
从1只病死孔雀的肝、脾及脑组织悬浊液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HA和HI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及荧光PCR试验,证明该病毒为新城疫病毒。取其肝及心血做细菌分离培养,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及各多种生化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动物试验结果证明其具有致病性。由此说明,该孔雀死于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2006年01期 25-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4 ] - 江辉;刘进辉;陈开健;阳爱生;王红权;彭正宁;佘曙明;彭诚;
为全面了解湖南湘西花垣小鲵,从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一物种,应用常规组织切片方法对该小鲵的肝脏进行了观察研究,了解了小鲵肝脏的基本形态结构,为更深层次的研究其内部结构提供了材料。
2006年0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5 ] - 胡祥珑;魏国清;代君君;陈士才;刘朝良;孙怀珍;张虹;
用杂交及回交方法,早代采用高温多湿环境育成抗性强、发育快、综合性状优良的夏秋蚕品种951和952。组配的一代杂交种951×952由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主要经济指标符合省夏秋蚕品种审定标准,予以通过。
2006年01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2 ] -
<正>~~
2006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韩芬茹;
为了弄清鸟类消化系统形态结构与食性的关系,2005年3~7月对陇东学院和西峰市郊10种野生鸟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鸟的喙和舌因种类、食性和采食方式不同有很大的差异,鸟类消化道的形态特征与其食性密切相关:大白鹭的消化管最长,是体长的2.59倍,斑鸠、石鸡、环颈雉的消化管次之,是体长的2.39~2.45倍,白头鹎、北红尾鸲、白脊鸟令鸟、大山雀、椋鸟和灰伯劳的消化管最短,是体长的0.88~1.51倍;环颈雉、石鸡的嗉囊、肌胃和盲肠均非常发达,白头鹎、北红尾鸲、白脊鸟令鸟、大山雀、灰椋鸟、灰伯劳的嗉囊、肌胃、盲肠退化、消失。对其嗉囊、肌胃内容物剖检发现,大白鹭为肉食性鸟类,斑鸠、环颈雉、石鸡为植食性鸟类,白头鹎为杂食性鸟类,北红尾鸲、大山雀、白脊鸟令鸟、灰椋鸟、灰伯劳为食虫性鸟类。
2006年01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59 ] - 王忠艳;田彦红;
为研究一种适合林蛙蝌蚪生长的饲料配方,试验选用林蛙蝌蚪受精卵共800只,分为4个大组,每大组设两个重复,共8个小组,分别饲养在8个水盆中,每盆100只。试验对比研究了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7.765%、31.628%、23.535%及11.562%的4种饲料。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蛋白质含量为23.535%的一组蝌蚪重量最大,体长最长,发育的也最为良好。同时通过试验分析证明,从蝌蚪发育到变态前的饲料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并适当的加入部分动物性饲料,这样才有利于蝌蚪的生长发育。此外,还提出用传统方法配制蝌蚪饲料的不足及解决的办法。
2006年01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2 ] - 王智;颜亨梅;
为寻找人工饲养繁殖虎纹捕鸟蛛最适宜的生态因子,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温度和光照时间对虎纹捕鸟蛛捕食作用的综合影响。依据捕食数量进行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得知,最有利于虎纹捕鸟蛛捕食的因子组合为温度27℃,光照时间12 h。
2006年0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5 ] - 黄莹;赵云蛟;钱爱东;
通过对狂犬病病毒鹿源(DRV)野毒株总RNA的提取,用RT-PCR方法扩增磷蛋白(NS)基因并与T载体连接、克隆,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细胞中,测定NS蛋白基因的序列,与其它已经发表的国际标准株、疫苗株等进行比较,分析其氨基酸的同源性,构建系统进化树,为狂犬病病毒野毒株全基因序列的测定奠定基础。
2006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朱南山;张彬;王洁;
在阐述鹿茸的药理作用和营养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鹿品种、年龄、营养及激素、骨化、光照、温度、中草药添加剂、适时收茸、体重等因素对茸鹿产茸性能的影响,为提高鹿茸产量和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2006年01期 49-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8 ] - 曾志将;颜伟玉;谢宪兵;
对工蜂辨认与监督存在理论依据、事实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工蜂辨认与监督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6年01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 刘志红;李桂亭;吴振廷;俞艳栋;刘书亭;朱坤坤;
系统阐述了胭脂虫分类、生物生态特性、人工繁养、胭脂虫红色素的性质及加工利用、胭脂虫产业的发展等,并对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6年01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9 ] - 刘伟;杨福合;吴琼;
针对养殖业蛋白质资源面临世界范围的紧缺危机,又因水貂的消化生理结构、消化酶分泌的种类与量的限制,而导致的水貂蛋白质饲料资源面临枯竭,可替代资源很少等原因,进而对水貂蛋白质饲料资源的探索加以综述。
2006年01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