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物学报

JOURNAL OF ECONOMIC ANIMAL

  • 兽用抗体制品制造技术与应用

    张振兴;陈闻;李玉峰;蒋文明;

    重点介绍了目前我国兽用抗血清、卵黄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以实例对制品的理论、制造技术和应用作以简要说明。

    2007年02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4 ]
  • 梅花鹿电刺激采精技术研究

    裴俊峰;吴晓民;魏海军;张争明;李涤非;李宝山;耿孝媛;车利峰;

    为提高鹿产品质量,发展优良鹿群数量,扩大优良基因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利用率,2004年11月份在梅花鹿配种期对5头雄性梅花鹿进行了5次电刺激采精试验,成功5次,成功率100%,采得的精液品质优良,采精量为0.4~2.0 mL,平均采精量为1.28 mL,精子密度为5~10亿个/mL,活力为0.4~0.6,采精后雄鹿食欲、精神正常。

    2007年02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77 ]
  • 东北梅花鹿卵泡发育的显微结构

    马泽芳;田长勇;张林媛;王哲;

    为揭示雌性东北梅花鹿的生殖机理提供组织依据,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7只成年东北梅花鹿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的发育过程,同时利用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分别对60个原始卵泡、60个初级卵泡、25个次级卵泡、34个三级卵泡和3个成熟卵泡及透明带厚度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卵巢组织也是由生殖上皮、白膜、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部在卵巢的外周,但间质腺不发达;髓质位于皮质深层,分布有较多的血管。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各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的直径差异较大,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生长呈双向生长;透明带物质出现于3~4层卵泡细胞包围卵母细胞时;卵泡闭锁发生于卵泡生长的各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的形态变化,有两种形式;三级卵泡的闭锁过程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

    2007年02期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96 ]
  • 麋鹿对紫花苜蓿消化率的初步测定

    李坤;张树苗;张冬冬;钟震宇;

    为了给人工饲养麋鹿提供科学依据,用全收粪法测定麋鹿对鲜紫花苜蓿的消化率。结果表明,麋鹿对苜蓿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能量、粗纤维等主要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3.37±9.42)%、(63.77±8.90)%、(37.33±12.44)%、(26.32±11.61)%、(75.89±6.02)%、(26.05±1.73)%。

    2007年02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0 ]
  • 芬兰原种北极狐改良提高地产狐的效果评定

    谭书岩;谭树良;张爱东;谭绪成;谭绪富;宋延平;谭树萍;谭廷波;

    为考察芬兰原种北极狐改良提高地产狐的效果,对芬兰原种北极狐、改良提高(大虞)北极狐(F4~F5)、地产北极狐主要表型遗传性状(体型、体况、毛绒品质等)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数据对比分析,评定了芬兰原种北极狐改良提高地产狐的效果。

    2007年02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2 ]
  • 果聚糖和甘露寡糖对水貂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杜英男;鞠贵春;薛军;孙保平;

    为寻找抗生素的安全替代品,研究果聚糖和甘露寡糖对水貂冬毛生长期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日龄、体重、性别、胎次相同的冬毛生长期水貂32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只,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67%的兽用土霉素组;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5%、0.5%、1%的果聚糖和0.25%、0.5%、1%的甘露寡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25%、0.5%、1%果聚糖和甘露寡糖均有抑制水貂肠道大肠杆菌,促进乳酸杆菌增殖的作用,效果显著(P<0.05),可以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用于水貂生产。

    2007年02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91 ]
  • 微卫星标记CSSM18和OB2在5个绵羊群体中多态性研究

    张兴国;尚秀国;石国庆;柳楠;任航行;代蓉;刘国庆;

    选用无角道塞特、萨福克、湖羊、Texel羊与中国美利奴肉用品系组成的试验绵羊群体共计224只,经过耳组织提取基因组DNA,用2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电泳分型、凝胶成像系统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全部个体的标记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等,从分子水平上分析4个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CSSM18和OB2这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8和17,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22 0~0.862 3,杂合度为0.789 5~0.886 7,均属于高度多态性位点,用于作为与生产性能相关的遗传标记是较理想的。

    2007年02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3 ]
  • 野生仔鬣羚的人工育幼

    于学伟;

    为了给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鬣羚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资料,对1只野生雌性幼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成功地进行了人工育幼,在喂养的前3个月中,对其饲喂方法进行试验,并记录其体重、体长生长状况及体温、呼吸、心律等一些基本数据。结果表明,幼鬣羚在2个月时断奶为好;幼鬣羚体温在37.9~39.6℃之间变化为正常;在育幼过程中每日平均增重为177 g,最大增重为每日增长433 g;在人工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补钙。

    2007年02期 92-9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3 ]
  • 黄腹角雉源乳酸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肖定福;胡雄贵;李文平;姜卫星;

    为寻求珍禽源优良的益生菌株,经分离培养、初筛和复筛试验,成功筛选出1株黄腹角雉源乳酸菌,并对其理化特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初步得出,该菌株能适应动物的胃肠道环境且安全无毒。

    2007年02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及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蔡凤坤;苏凤艳;刘海斌;戚磊;卫功庆;

    为探索水域pH值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卵孵化和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水温21~23℃的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不同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蝌蚪的日增重、变态率及变态幼蛙初始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4~11,孵化率较高的pH值范围为7~9;pH值为6,7,8,9组中的蝌蚪成活率分别为47.95%、48.98%、35.64%和43.64%。在pH值为5.5,6.5,7.5组中,林蛙蝌蚪的变态率分别为94.00%、93.00%和82.00%;变态幼蛙初始重分别为(267.33±46.97)mg、(278.67±37.67)mg和(260.67±35.52)mg。

    2007年02期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3 ]
  • 虎纹捕鸟蛛毒素提取的研究

    潘红平;周放;刘岱岳;蒙健宗;陆凤花;杨素芳;王晓丽;

    为探索提取广西产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毒素的新方法,选取雌性虎纹捕鸟蛛225只,根据提取方法(直接咬软管法、直接咬瓶法、激怒咬渐法激怒咬瓶冲洗法)分为4组,结果表明,采用直接咬软管法提取虎纹捕鸟蛛毒素,平均每只蜘蛛可以获得冻干毒素2.28 mg,与采用直接咬瓶法所获得的2.19 mg没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激怒咬瓶冲洗法提取虎纹捕鸟蛛毒素,平均每只蜘蛛可以获得冻干毒素重量明显高于激怒咬瓶法[(3.41±0.40)mg,(2.99±0.35)mg,P<0.05],亦明显高于直接咬软管法和直接咬瓶法。该试验结果表明,激怒咬瓶冲洗法是一种提取虎纹捕鸟蛛毒素的有效方法。

    2007年02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1 ]
  • 我国狐、水貂养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崔及明;刘志平;白玉妍;韩欢胜;李建会;郭向东;

    针对我国狐、水貂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8项具体改进建议。

    2007年02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7 ]
  • 野猪遗传学研究进展

    姚永芳;徐怀亮;杨晓军;

    主要从野猪的染色体、野猪线粒体DNA与家猪的起源进化关系、部分核内基因等方面对野猪的遗传学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野猪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和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07年02期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8 ]
  • 蝗虫资源化开发与利用

    曹成全;聂树霞;陈申芝;叶保华;刘玉升;

    介绍了当前我国蝗虫的资源化利用以及蝗虫的规模化饲养概况,分析了蝗虫资源化利用的有关问题,提出我国蝗虫开发利用的3点建议:加深蝗虫提取物质的研究,拓宽利用领域;加深蝗虫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促进蝗虫的工厂化生产;完善加工技术,拓宽利用途径,延伸蝗虫产业渠道。

    2007年02期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02 ]
  • 狐犬瘟热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断及防治

    罗国良;田宏宇;张海玲;闫喜军;邵西群;王凤雪;钟伟;

    通过对一送检病狐临床症状的调查,剖检病变和细菌学检查,并进行RT-PCR检测犬瘟热病毒,确诊该狐为犬瘟热继发大肠杆菌感染,通过疫苗注射和治疗细菌感染,较好地控制了该病。

    2007年02期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4 ]
  • 蓝狐犬瘟热的诊治

    李潭清;杨润德;高轩;李茜;

    通过对180只犬瘟热病狐的综合诊断和防治,对毛皮动物犬瘟热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综合防治进行总结,旨在更好地预防毛皮动物犬瘟热的发生。

    2007年02期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0 ]
  • 《经济动物学报》征稿简则

    2007年02期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