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物学报

JOURNAL OF ECONOMIC ANIMAL

  • 梅花鹿XY精子分选及冷冻精液制备

    都惠中;魏海军;高庆华;韩春梅;赵伟刚;张志国;张云梅;

    为分选梅花鹿XY精子及制备冷冻精液,2006年9月21~29日,对电刺激采集的梅花鹿精液经过长距离运输,流式细胞仪分离,冷冻,解冻后精液重分析和品质鉴定。结果显示:常规冻精和X、Y型冻精性别比分别为50%、91.21%和94.08%,常规冻精与X、Y型冻精组间差异显著(P<0.05);活率分别为0.43±0.04、0.45±0.04和0.43±0.03,常规冻精与X、Y型冻精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存活指数分别为0.25、0.05和0.05,常规冻精与X、Y型冻精组间差异显著(P<0.05);顶体完整率分别为(77.6±1.0)%(、84.6±0.5)%和(82.2±0.6)%常规冻精与X、Y型冻精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用流式细胞技术可以分选获得梅花鹿XY冷冻精液,性别比和品质达到低剂量人工授精的要求。

    2008年04期 v.12 187-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5 ]
  • 中草药添加剂在茸鹿生产中的应用

    赵蒙;赵蒙;马杨君;邹兴淮;陈玉山;常忠娟;魏海军;赵伟刚;马东伍;

    为提高茸鹿养殖业经济效益、减少饲养成本,在茸鹿饲料中添加超微粉碎加工的中药添加剂,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提高梅花鹿鹿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梅花鹿开始脱盘后应用中药添加剂,直至锯二茬茸结束,梅花鹿头茬茸及二茬茸产量均有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提高。

    2008年04期 v.12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9 ]
  • 寒区马鹿繁殖规律研究

    赵列平;韩欢胜;李会宁;仲维宇;蔡志强;樊娜;

    为探明寒区马鹿的繁殖规律,对大兴安岭地区107头马鹿繁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寒区马鹿发情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4日~11月14日;发情周期为(17.33±5.23)d;妊娠期(242.54±5.28)d,变化范围231~253 d;发情持续期(21.21±4.45)h,变化范围17.00~27.17 h,其中发情初期(5.41±2.27)h,发情盛期(15.52±4.10)h,发情末期(1.80±0.76)h。

    2008年04期 v.12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4 ]
  • 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及驯化

    李坤;陈颀;唐宝田;

    采用鲜牛奶替代母乳的方法,对3只被遗弃的麋鹿幼仔进行人工育幼和驯化,在6个月的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每天牛奶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麋鹿的生长发育指标,麋鹿幼仔的疾病和治疗情况。同时,采取渐进式断奶及成兽带教幼仔采食饲料等方式,取得了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和驯化的成功,为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麋鹿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数据。

    2008年04期 v.12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5 ]
  • 不同锌源对蓝狐生长及肝脏中锌铁含量的影响

    张宇;魏海军;李光玉;王剑平;

    为了考察在日粮中添加有机锌和无机锌对于蓝狐生长及肝脏中锌铁含量的影响。选取60日龄断乳蓝狐90只,于2007年8月2日~12月27日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不同锌源的添加剂对于蓝狐生长及肝脏中锌铁含量的影响是不同的。与无机锌组比较,有机锌低剂量组和有机锌高剂量组在整个试验期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9.62%和12.67%,而且均差异显著(P<0.05);有机锌低剂量组与有机锌高剂量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有机锌低剂量组和有机锌高剂量组的肝脏中的锌含量比无机锌组分别提高了4.23%、15.15%,其中有机锌高剂量组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无机锌组与有机锌低剂量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有机锌低剂量组和有机锌高剂量组肝脏中铁的含量虽都比无机锌组略有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2008年04期 v.12 200-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1 ]
  • 水貂病毒性肠炎巢式PCR,PCR-RFLP联合诊断方法的建立

    易立;闫喜军;罗彬;王建科;赵传芳;吴威;程世鹏;

    根据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VP2基因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巢式PCR方法。采用一次扩增的敏感性来检测5个TCID50/mL的细小病毒MEVB株,二次扩增的敏感性来检测0.05个TCID50/mL的细小病毒MEVB株。同时,利用该方法第一轮PCR产物酶切,能够区分犬细小病毒与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应用的前景。

    2008年04期 v.12 204-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2 ]
  • 貂源犬瘟热病毒f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宫文妮;黄娟;秦晓冰;王建琳;杨瑞梅;单虎;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犬瘟热病毒f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水貂源犬瘟热病毒分离株的f基因,将其插入到克隆载体pMD18-T中,经EcoRⅠ和XbaⅠ双酶切鉴定后纯化回收,与经同样的酶酶切消化后并纯化回收的载体pPICZaA连接并转化E.coliDH5α,在含Zeocin的低盐LB固体培养基上筛选阳性转化子,阳性克隆菌经PCR法鉴定、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表明目的基因插入位置、方向和阅读框正确。证明pPICZaA-f酵母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2008年04期 v.12 209-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6 ]
  • 豪猪雄性生殖腺(睾丸)的解剖及组织结构研究

    刘进辉;朱开明;黄兴国;李立;姜卫星;杨纯红;

    以豪猪睾丸为研究对象,观察豪猪睾丸的解剖及组织结构,研究豪猪的雄性生殖腺,为豪猪的人工繁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雄性豪猪没有阴囊,其睾丸位于腹股沟内;睾丸的重量为(2.76±0.08)g,其纵径为(3.93±0.09)cm,横经为(1.38±0.06)cm;睾丸小隔不发达,每个睾丸小叶内有1~4条曲精小管,曲精小管的管壁中可见许多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其形态多样,但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数量较少,未见次级精母细胞。

    2008年04期 v.12 214-216+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2 ]
  • 林麝体型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王永奇;刘文华;

    对家养林麝7个体型特征参数进行简单统计分析及累计贡献率89.54%(♀)和90.656%(♂)的4个主成分进行分析,明确了林麝的体型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林麝的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

    2008年04期 v.12 217-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8 ]
  • 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的初步研究

    赵朝阳;周鑫;徐增洪;戈贤平;

    为提高克氏原螯虾育苗过程中亲虾的成活率,利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食盐、聚维酮碘和溴氯海因对购进的亲虾进行消毒试验,结果表明:经上述5种常用药物浸泡消毒后,亲虾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5%、40%、5%、10%和15%,对亲虾采用高锰酸钾消毒效果较好;为提高克氏原螯虾亲虾的抱卵率,采用盐水诱导、雌虾去单侧眼柄诱导、盐水诱导+雌虾去眼柄双重诱导3种不同人工诱导方式诱导亲虾,促使其性腺发育,试验结果显示,经3种诱导方式诱导的亲虾抱卵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0%、31%和39%,双重诱导的平均产卵率高于单因子诱导。

    2008年04期 v.12 222-224+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63 ]
  • 扬子鳄的年龄鉴定技术

    夏同胜;汪仁平;周应健;

    在2003年3月~2005年3月间,分4次对0.5~6.5年龄段已知年龄的人工饲养的扬子鳄头长(HL)、头宽(HW)、吻眼间距(SE)和眼间距(EE)这4个头部形态参数和体长进行测量。在所测量的各年龄段中,鳄的体长范围互有重叠,不适合作为鳄年龄鉴定的指标。以体长作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表明:头长在0.5龄与2.5龄间(P=0.173)无显著性差异,头宽在0.5龄与1.5、2.5和3.5龄间(P=1.171、P=1.013、P=1.533)以及1.5龄与2.5龄间(P=0.159)无显著性差异;而头长和头宽在其他年龄段间,以及吻眼间距和眼间距在所有年龄段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同一批鳄生长一年后,即1.5龄长到2.5龄,2.5龄长到3.5龄,4.5龄长到5.5龄,其头部形态的4个参数都有显著性变化,而在不同年份生长的同龄鳄间,如在1.52、.5和5.5龄的同龄鳄间,其吻眼间距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头长和头宽在2.5和5.5龄时具有显著性差异,眼间距却都无显著性差异,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在同龄的不同性别鳄中,如4.5龄的雌雄鳄间,眼间距无显著性差异,即该参数不存在性别的差异。经比较分析显示,扬子鳄的年龄不宜通过体长、头长、头宽和吻眼间距等参数进行确定,而与眼间距值存在着对应关系。这一研究结果为野生扬子鳄种群的结构变化建立动态模型,为野生扬子鳄的性成熟年龄及生育年龄做出准确的判断,对鳄的引种贸易和科研中的样本筛选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08年04期 v.12 225-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3 ]
  • 外界生物因素对朱哀皿鸟种群数量的影响

    张斯玮;刘锁成;张旭;高学斌;罗磊;

    朱哀皿鸟是世界上最为稀少的一个禽类物种,为留鸟,为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天敌、生存环境、疾病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严重影响其生存和种群数量。本文通过对上述外界因素的分析,提出应保护和恢复朱哀皿鸟栖息地,加强朱哀皿鸟疾病研究,扩大人工种群规模,逐步野放更多的人工孵化鸟,补充野外种群并扩展新的保护区。

    2008年04期 v.12 23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松鸦消化系统形态的初步研究

    姚永芳;徐怀亮;潘阳;

    对松鸦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为松鸦的保护利用、饲养及生物学研究提供形态学的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松鸦舌呈宽阔三角形,舌尖分叉呈"V"字型,分叉深为0.96 mm,黏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食道颈胸分段不明显,食管全长55.34 mm,食管与嗉囊分界明显,嗉囊显著膨大;腺胃上具有数目较多且均匀分布的圆形乳突,肌胃发达;肠全长454 mm,约为体长的2.06倍,小肠较发达,长419 mm,占肠道总长92%;左右侧盲肠长5.46 mm,占肠道总长1.2%;直肠占肠道总长2.6%;肝分左右两叶;胰细长形,分两小叶。这些消化道特征说明松鸦是以食虫为主的杂食性鸟类。

    2008年04期 v.12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 我国野生动物标准化理论初步研究

    钟立成;翟学超;刘欣;

    简要论述了我国野生动物标准化的对象、领域、任务和作用,为深入研究野生动物标准化和开展野生动物标准化活动提供参考。

    2008年04期 v.12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动物园动物粪便中苏云金芽孢杆菌调查

    吴昌标;吴莉莉;郑文金;关怡;

    为了寻求新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菌株,对福建省福州市动物园和三明市动物园41种动物(其中哺乳动物33种、禽类8种)粪便中Bt进行调查。从50个粪便样品中共分离到253株芽孢杆菌,其中有15株含有晶体蛋白,确定为Bt,Bt分离率为30%。在所分离的粪便样品中,采自草食动物粪便的Bt分离率最高,达35.5%;其次是杂食动物粪便的Bt分离率为25%,肉食性动物粪便的Bt分离率最低,仅18.2%。结果表明:植物源日粮动物粪便中的Bt含量较高。

    2008年04期 v.12 241-24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4 ]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耿明伟;张春;王春雨;曾范丽;王全凯;

    利用GST融合基因表达系统原核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并进行纯化。诱导重组质粒pGEX-VEGF-D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经超声破菌后,采用GST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并用3C-Protease酶切去标签GST,所得产物进行15%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经诱导,高效表达出分子质量约56 ku的GST-VEGF-D融合蛋白;纯化后的蛋白经酶切后电泳显示只有一条带,纯度相对较高,可基本满足生物学活性测定,为研究VEGF-D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08年04期 v.12 24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经济动物学报》2008年第12卷第1~4期总目次

    <正>~~

    2008年04期 v.12 249-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经济动物学报》征稿简则

    2008年04期 v.12 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