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立成;尹远新;王桂华;朱立夫;
选择5岁以上生茸期梅花鹿和马鹿各120只,采用无添加剂和单一能量、蛋白质饲料精料补充料,以及劣质粗饲料饲粮,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鹿茸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鹿茸产量和质量随饲粮蛋白质水平或生茸期蛋白质食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极显著Logistic生长曲线型,并提出鹿茸产量和质量预测模型。
2009年02期 v.13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1 ] - 鞠贵春;张爱武;刘忠军;张慧;孙保平;林丽;贾云波;
为了解不同浓度的氨化玉米秸秆对梅花鹿幼鹿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年龄一致、体重约20kg的梅花鹿幼鹿12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3头,精饲料饲喂量相同,分别饲喂用0%(对照)、3%、4%、5%尿素氨化玉米秸秆和原料玉米秸秆各50%(自由采食)的粗饲料,结果表明:梅花鹿食用尿素氨化玉米秸秆,显著提高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对梅花鹿幼鹿增重效果显著(P<0.05)。
2009年02期 v.13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9 ] - 吴昌标;关怡;邱津津;黄张敏;张爱华;
从福州动物园采集梅花鹿粪便,采用醋酸钠-抗生素分离法分离到1株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MHL0702,为了解该新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研究;通过PCR-RFLP鉴定体系对其cry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含有cry1Aa、cry1Ba、cry1Ea和cry1Ia类基因。对3日龄小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对重要的农业害虫小菜蛾有较高的杀虫毒力。
2009年02期 v.13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4 ] - 宁超群;张秋;董斌;王艳梅;
选用氨基酸、胆固醇、钙、磷作为检测指标,对冻干法加工的东北梅花鹿血粉、猪血粉、牛血粉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三者的内在质量差异,探讨评定东北梅花鹿血粉的质量依据。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血粉中的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动物血粉(P<0.05),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牛血粉(P<0.05)、猪血粉(P<0.05),因此,冻干法加工的鹿血粉是较理想的氨基酸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的保健食品和药品。
2009年02期 v.13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3 ] - 佟煜仁;朴厚坤;
2006年首次发现新色型突变棕色貉,近3年内累计扩繁89只。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对不同选配组合后代毛色分离数据的统计分析和χ2适合性检验证明,其突变棕色毛色基因为显性,基因型为杂合体。建议其基因符号用"G"表示,基因型为"Gg"。
2009年02期 v.13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0 ] - 俞春英;谢金东;李秀红;林玮;王训立;
为了建立福建黄兔的血液正常生理生化指标。选择健康、体重约2.0kg的福建黄兔20只,雌雄各半,在普通环境中饲养观察一周,试验前禁食12h,自由饮水,清晨空腹耳静脉采血,采用HEMAVET950动物血液分析仪测定20项血液生理值,采用SysmexChemix-180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进行24项血液生化值的测定。结果表明:福建黄兔血液生理指标中除血红蛋白浓度(HGB)雌雄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所测的福建黄兔各项血液生化指标雌雄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福建黄兔雌雄间的生理生化值基本一致,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2009年02期 v.13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63 ] - 李志伟;杨宝田;白秀娟;
应用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DNA(RAMP)标记技术对长白山地区中国林蛙60个个体间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便为中国林蛙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物种分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20个RAMP引物中,有14个引物组合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这1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07条带,其中10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条带比率为98.13%。每个引物可扩增出3~1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7.5条。多态条带比率、Shannon多样性指数(I)以及Nei氏基因多样度(h)均显示长白山地区中国林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MP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变异范围为0.4860~0.8505,平均值为0.6634,以GS平均值0.6634为阈值,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划分为10类,其中大部分个体归为同一类,群体内并没有形成较明显的遗传分化。
2009年02期 v.13 87-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8 ] - 姜卫星;李立;段文武;李伟;姚艳;唐松元;
为了探讨8~17周龄红腹锦鸡笼养条件下生长发育规律及体尺性状。试验将9只8周龄红腹锦鸡随机分组,分别饲养于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雉类繁育基地育雏室内的育雏笼中。利用其体重与体型参数的实测数据,讨论分析了笼养条件下红腹锦鸡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8~17周龄红腹锦鸡的体重增长曲线符合Y=21.228X+175.86(R2=0.9923)、胫长生长曲线符合Y=0.2776X+3.9926(R2=9866)、胫围增长曲线符合Y=1.3188e0.0411X(R2=0.992)、龙骨长生长曲线符合Y=0.2222X+3.6722(R2=0.96)、胸深增长曲线符合Y=0.139X+1.7913(R2=0.9808)、胸宽增长曲线符合Y=0.119X+3.1278(R2=0.9925)、体斜长增长曲线符合Y=9.5713e0.019X(R2=0.9484)、骨盆宽增长曲线符合Y=2.2286e0.0555X(R2=0.9288)、体长生长曲线符合Y=35.502X0.1366(R2=0.9833)、半潜水长生长曲线符合Y=0.9607X+18.175(R2=0.9673)、颈长生长曲线符合Y=4.1533e0.0564X(R2=0.9974)。
2009年02期 v.13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5 ] - 刘德经;朱善央;李正华;张克存;
为了提高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种苗和人工养殖的生长率与成活率,以人工培育的西施舌稚贝和自然海区采捕的成贝为材料,采用人工投饵试验观察与镜检胃含物方法,对西施舌的食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施舌的稚贝除幼体发育阶段摄食超微型单细胞藻类外,还摄食个体大小为20~60μm的直链藻(Melosiraspp.)、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库氏园筛藻(Coscinodiscus kiitzngii)、小形园筛藻(C.minor)、小形舟形藻(Navicula Parva)、柔软舟形藻(N.mollis)、盾形舟形藻(N.scutiformis)、颗粒菱形藻(Nitzschia granulata)、碎片菱形藻(N.frustulum)、琴式菱形藻(N.panduriformis)、盾形卵形藻(Cocconeis scutellum)、双标胸隔藻(Mas-togloia binotata)、施氏双壁藻(Diploneis schmidtii)等微型浮游硅藻及底栖硅藻。成体西施舌的食物以硅藻为主,计有35属114种。其中,直链藻、小环藻、园筛藻、舟形藻、菱形藻、辐裥藻(Actinoptychus sp.)、三角藻(Triceretium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斑条藻(Grammatophora sp.)、褶盘藻(Frybioptychus sp.)、马鞍藻(Campylodiscus sp.)、盒形藻(Biddulphia sp.)和双眉藻(Amphora sp.)等13属占优势。此外,还摄食单细胞绿藻、甲藻以及原生动物,小型甲壳动物和蔓足类的六肢幼虫及有机碎屑。
2009年02期 v.13 95-10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7 ] - 郭天芬;牛春娥;高雅琴;李维红;
通过对我国动物纤维、毛皮检测现状与国内外检测技术的介绍和对此分析,提出提高检测能力的必要性。
2009年02期 v.13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7 ] - 吕向辉;乔继英;吴晓民;苏丽娜;
对麝类常见的化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学研究、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呼吁加强对麝类疾病的研究,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保护发展麝类资源。
2009年02期 v.13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81 ] - 温安祥;周定刚;
主要将温度、光照、缺氧、pH值、渗透、追捕、囚禁等应激因素对龟鳖类动物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生长、代谢、繁殖与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2009年02期 v.13 108-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5 ] - 周小愿;韩亚慧;张林林;陈媛媛;
在总结对变温动物特殊动力作用(SDA)特征参数研究的基础上,从温度、摄食水平、食物的营养组成以及活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变温动物SDA的影响因素,指出变温动物SDA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2009年02期 v.13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3 ] - 张迎春;邓红江;
2007年新疆某规模马鹿场部分马鹿发病,仔鹿多表现为消瘦、食欲下降,营养消耗性死亡;成年鹿多表现为咳嗽、喘气、体温升高、突然喘气死亡。通过病理解剖,细菌培养,接种动物等方法确诊该鹿场马鹿死亡原因是感染了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说明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可以感染马鹿。
2009年02期 v.13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1 ] - 苏咏梅;陈娟;马晓英;朱文进;
2008年10月11日秦皇岛市一养鸽户饲养的信鸽发生疫病,根据发病特点、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确诊为鸽蛔虫。经用左旋咪唑治疗,效果良好。
2009年02期 v.13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3 ] - 2009年02期 v.13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