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物学报

JOURNAL OF ECONOMIC ANIMAL

专家论坛

  • 家养梅花鹿腹腔镜输精技术研究——CIDR+PMSG同期发情处理后输精时间是关键

    魏海军;常忠娟;赵伟刚;赵蒙;杨镒锋;陈秀敏;薛海龙;宋兴超;陆纯志;张传友;

    2004年9月15日(第0天)给45只成年雌性东北梅花鹿阴道放置"阴道内孕酮释放装置"(CIDR),到第12天取出CIDR,同时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21只母鹿注射200 IU(1组),24只母鹿注射150 IU(2组)。CIDR取出后24~72 h,用带试情布的成年公鹿对处理母鹿进行持续试情。结果第1组和第2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86%(18/21)和92%(22/24)(P>0.05),取出CIDR至发情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7.54±9.33)h和(49.74±6.69)h(P>0.05)。第2组1只母鹿表现出孕期发情现象。对发情母鹿进行腹腔镜人工输精,输精时间为取出CIDR后的48~78 h。输精后第5天到11月15日,每天早晨、中午和傍晚进行试情,检查人工输精母鹿返情情况,结果第1组和第2组人工输精母鹿未返情率分别为89%(16/18)和76%(16/21)。两组母鹿产仔率分别为50%(9/18)和38%(8/21)(P>0.05)。这对同期发情梅花鹿的定时输精特别有意义。

    2012年02期 v.16 63-6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7 ]

研究论文

  • 低温胁迫对东北林蛙雄性成体GP、PEPCK比活性的影响

    李秀峰;肖向红;柴龙会;张晶钰;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蒽酮比色定糖法分别检测低温胁迫下东北林蛙血糖和肝糖原、肌糖原的含量,并通过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偶联比色法、乳酸脱氢酶偶联比色法分别检测低温胁迫下东北林蛙肝脏、肌肉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GP)和肝脏、肾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比活性,以探讨低温对东北林蛙GP、PEPCK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降低,东北林蛙血糖水平逐步升高,糖原含量逐步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各低温组血糖升高极显著(P<0.01),而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降低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0℃组、-1℃组肝脏、肌肉组织GP比活性升高极显著(P<0.01),且肝脏、肾脏PEPCK比活性升高极显著(P<0.01)。说明低温胁迫促使东北林蛙糖原含量降低,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限速酶比活性升高,进而血糖含量升高,提示血糖作为抗冻保护剂在东北林蛙冬眠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02期 v.16 67-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3 ]
  • 一种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制备工艺和抑菌试验

    陈钢;王超儀;马斐斐;张琳;王新斌;宋鸽;李旭阳;包海鹰;

    根据中医药基础理论,以浮萍、蒲公英、甘草、苋菜、灵芝发酵液、茯苓发酵液等中草药为原料,研制了一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制定了其生产工艺流程,并做了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试验,确定了其抑菌活性。

    2012年02期 v.16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7 ]
  • 珍珠鸡源IBDV的分离鉴定及其卵黄抗体的制备

    徐亚萍;曾祥伟;李志军;李梦溪;

    从一群发病的珍珠鸡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PCR快速检测试验和病毒基因序列的测定,证实了所分离的病毒为IBDV。将该病毒制成灭活疫苗,接种开产的蛋鸡制备卵黄抗体。结果显示该卵黄抗体经免疫扩散试验测定抗体效价可达1∶256,符合无菌标准,对雏鸡也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临床试验表明:该卵黄抗体对该养殖场珍珠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有效率达91%、预防有效率达100%。

    2012年02期 v.16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8 ]
  • 池养大天鹅亚成鸟春季行为时间分配观察

    王保志;孟德荣;张汝英;李欣;

    采用瞬时观察法对春季大天鹅(Cygnus cygnus)亚成鸟(Juvenile birds)的行为进行观察,并统计其各行为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春季大天鹅亚成鸟在一天中约有49%的时间用于休息,休息时段主要集中在11:00~16:00时;约24%的时间用于游动和采食,主要集中在10:00时以前和16:00时以后;梳理羽毛的时间约占13%,主要集中在13:00~15:00时;鸣叫和飞行的时间约占12%,主要发生在9:00~10:00时和16:00时以后。

    2012年02期 v.1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1 ]
  • 湘桂地区犬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

    唐伟;杨发龙;

    对来自湘桂地区6个宠物医院的48 127个确诊病例进行调查,对犬皮肤病的种类、发病率及其与年龄和季节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皮肤病发病率为28.53%。在皮肤病中,脓皮病和疥螨最为常见,分别占28.03%和26.18%。皮肤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不同季节流行的皮肤病种类也有区别,但各皮肤病在冬季发病率最低。

    2012年02期 v.16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9 ]
  • 东北虎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姚艳;李立;朱开明;段文武;姜卫星;唐松元;李伟;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临床诊断为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病的一例死亡东北虎的肺脏、肠道、心脏、脾脏、直肠肿物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解剖眼观病理变化为肺脏有出血、充血、多处纤维化病灶;肠壁黏膜变薄、出血;腹腔右侧直肠处有一肿块,切面灰白色。病理组织学变化直肠肿物为圆形细胞恶性肿瘤,肺泡水肿、充血及出血,部分区域有肿瘤细胞浸润。

    2012年02期 v.16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1 ]
  • 中国林蛙腿肉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王彬彬;张文革;夏艳洁;

    按照国家食品相关标准分析的测定方法,对雌雄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简称中国林蛙)的腿部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雌性与雄性中国林蛙肌肉(鲜样)的一般营养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水分79.20%和79.60%、粗蛋白18.70%和18.10%、粗脂肪0.30%和0.60%、灰分1.10%和1.10%;雌雄蛙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干样)分别为88.71%和88.79%,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是38.47%和37.74%,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0.27%和30.83%,雌雄中国林蛙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为雌蛙(87.10),略高于雄蛙(86.04)。根据氨基酸评分,中国林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而根据化学评分,则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研究表明,雌性与雄性中国林蛙腿肌的一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含量与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肌肉中粗蛋白和水分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有较好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2012年02期 v.16 89-9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87 ]
  • 目标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在圈养黑熊行为研究中的比较

    兰天明;田银平;胡晓楠;王彦磊;荆璞;范萌;邹琦;刘伟石;

    应用目标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同时对5只圈养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15种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评估两种方法在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的行为实际频次间存在显著差异(χ2=4.388,P=0.036,df=1),相对频次间无显著差异(χ2=0.468,P=0.494,df=1);行为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两种方法所得结果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与相对偏差值(Rela-tive Deviation,RD)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实际频次:r=-0.900,P=0.000,df=13;相对频次:r=-0.898,P=0.000,df=13);两种方法所得行为发生频次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5,P=0.000,df=13);扫描取样法所得行为间的差异性分析结果中70.5%与目标取样法的分析结果一致,29.5%存在分歧,且在分歧组中,参与差异性分析的两种行为的持续时间之差极显著大于一致组(χ2=10.082,P=0.001,df=1)。

    2012年02期 v.16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3 ]

征订启事

  •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菌物研究》

    <正>《菌物研究》系吉林农业大学和中国菌物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以登载有关菌物学(主要包括菌物生物学、菌物分类、菌物生态、菌物资源、菌物遗传与育种、菌物药化与药理、菌物栽培与加工、菌物药与功能食品开发等理论和应用)的原创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为主。本刊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菌物研究、教学、生产的科技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

    2012年02期 v.16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欢迎订阅《经济动物学报》

    <正>《经济动物学报》是吉林农业大学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毛皮动物、药用动物、野生动物和具有特殊经济价值动物的组织解剖、遗传育种、生理生化、良种繁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饲料与营养、产品与副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等。其宗旨主要是反映经济动物学科最新科研成果与发展动向,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注重理论指导生产实践,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我国

    2012年02期 v.1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文献综述

  • 大围山微型鸡生物学特性及保种利用价值

    张护;万全书;孔凡勇;梁新民;赵天永;龙彦蓉;王黎;

    大围山微型鸡(Daweishan Mini Chickens)仅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县境内300~1 500m的中低海拔山区地带,尤以屏边县大围山为中心的玉屏镇、白河乡、湾塘乡居多,是我国具有独特遗传特性的亚热带型早熟地方家禽品种。综合红河州畜牧技术推广站、屏边县畜牧兽医局及云南农业大学相关研究报道认为:①大围山微型鸡来源于屏边县大围山系特有的野生原鸡;②大围山微型鸡属于目前所报道的我国地方鸡种中体重较轻的地方鸡种;③大围山微型鸡群体平均杂合度和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较低,纯合度较高,未受到其他外来血液的混杂,是一个封闭的原始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一致性;④从屠宰性能指标显示,大围山微型鸡具有较高的屠宰率;⑤大围山微型鸡每千克体重所产当日枚蛋重相对大,饲料转化率相对高。

    2012年02期 v.16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1 ]
  • 奶牛新病毒——施马伦贝格病毒

    孔繁德;陈琼;

    本文从病原、流行病学、诊断和预防控制等方面简要介绍了2011年底发生在德国奶牛的一种新病毒病——施马伦贝格病毒,主要感染猪、牛、羊和野牛,该病毒主要由昆虫如蚊蠓等小虫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截至2012年5月,已经有8个国家相继报道该病的发生。许多国家纷纷采取禁止从受该病毒感染国家进口活动物及其产品的措施防止该病的传入。目前该病毒还没有特异治疗措施和疫苗预防方案。

    2012年02期 v.16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0 ]
  • 绵羊第6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的研究进展

    段永杰;王利民;姜怀志;

    微卫星标记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其在绵羊遗传育种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国内外对绵羊第6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绵羊的多胎性状、体重性状、产毛性状密切相关,微卫星标记主要分布在第6号染色体上,而且第6号染色体上丰富的微卫星标记有利于评定绵羊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对于指导绵羊品种选育及遗传多样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2年02期 v.16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2 ]
  • 掺假蜂蜜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

    赵立夫;姜宇懋;张清清;张晶;

    针对常见的蜂蜜添加糖浆、淀粉酶、果胶等掺假现象,综述了近年国内外检测蜂蜜掺杂物的技术,介绍了红外、荧光等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同位素比值质谱法及一些理化方法在蜂蜜中淀粉酶值及各种掺杂糖浆检测上的应用及研究概况,为蜂蜜品质及掺假的鉴别研究提供参考。

    2012年02期 v.16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4 ]
  • 我国珍稀两栖动物——棘腹蛙

    李益得;廖常乐;毛寿林;曾玉华;李向勇;

    棘腹蛙在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环境监测的指示动物,棘腹蛙对水质、地质、气候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保护棘腹蛙这个中国珍稀两栖物种,本文从生态学、遗传学、繁殖学、营养价值等方面对棘腹蛙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棘腹蛙后续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2年02期 v.16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6 ]

实用技术

  • 规模养殖户鸡新城疫流行特点及防治

    徐贵林;陈东升;曹琇瑛;李忠;侯兴龙;林海;王恩文;于亚州;

    <正>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吉林省东丰县规模养殖户鸡新城疫呈现不同程度的发病:一是在已经免疫的鸡群中仍有新城疫发生,称之为非典型性新城疫;二是新城疫强毒的感染,称之为高致病性新城疫。给养鸡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足够重视。1发病情况该病没有固定的发病日龄,任何日龄的鸡均

    2012年02期 v.16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江西上饶中华蜜蜂特性观察

    蔡呈贵;

    <正>江西上饶位于我国长江中游的南岸,植物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花粉资源,群众有饲养中华蜜蜂的传统习惯,累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近年来,笔者在实践中对上饶传统饲养的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的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对其优缺点总结具体如下。

    2012年02期 v.16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4 ]

  •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梅花繁育研究团队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梅花鹿繁育研究团队由十几名多年从事梅花鹿繁育的高、中、初级研究人员组成,以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为科学研究平台,立足吉林省梅花鹿产业发展要求和梅花鹿繁殖基础研究薄弱现状,主攻梅花鹿繁殖基础和现代繁育技术研究方向,

    2012年02期 v.16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