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凤艳;宗颖;何忠梅;
通过T-A克隆技术,成功地构建了克隆载体pMD-18T-EGF,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克隆质粒pMD-18T-EGF后,回收EGF基因,并将此基因定向克隆至相同双酶切回收后的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ET32a-EGF。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PCR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原核重组质粒。
2012年03期 v.16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0 ] - 宋兴超;杨福合;刘汇涛;徐超;魏海军;邢秀梅;
为研究马鹿生长激素(GH)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从GenBank中下载马鹿、梅花鹿、鼷鹿、牛、山羊、绵羊、猪、人、黑猩猩、挪威大鼠、小家鼠、北极狐、狗、鸡和斑马鱼的GH基因完整编码区(CDS)及氨基酸序列,利用DNAStar 7.0、BioEdit 7.0生物软件与相关在线工具对马鹿GH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基本信息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特征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分析,对马鹿与其他14个物种GH基因的CDS序列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并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了15个物种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马鹿GH基因DNA序列长度为2 100 bp,包括完整的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部分5′UTR和3′UTR,CDS全长654 bp,编码217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是一种分子质量为24.588 4 ku,等电点为7.62的疏水性稳定碱性蛋白;存在2个强跨膜区、8个广泛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元件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该蛋白位于细胞外,含有1个信号肽,属一种分泌型蛋白;马鹿与梅花鹿、牛、绵羊、山羊和鼷鹿等动物的GH基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亲缘关系最近。该研究结果可为马鹿GH基因的进一步分析提供详细的生物学基础信息。
2012年03期 v.16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0 ] - 鞠贵春;黄伟;刘慧;张爱武;
对双阳梅花鹿初角茸的常规成分和部分矿物质元素进行分析,以便为梅花鹿初角茸的应用提供参考,为制定梅花鹿茸指标性成分标准做基础性探讨,结果表明:梅花鹿初角茸中含有水分6.87%,粗蛋白54.88%,粗脂肪2.46%,粗灰分37.07%;水浸出物10.81%,醇浸出物2.29%,醚浸出物1.36%;常量元素Ca、P、Na、K、Mg、Mn的含量分别为195.340,71.700,7.066,2.476,3.443,5.810 mg/g,微量元素Fe、Zn、Cu的含量分别为176.63,66.93,8.61μg/g。
2012年03期 v.16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9 ] - 谷博;孙丽敏;姜怀志;
β-catenin是Wnt信号途径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对毛囊细胞的生长、分化、运动、凋亡的调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5日龄、365日龄、730日龄的辽宁绒山羊皮肤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日龄辽宁绒山羊皮肤上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β-连环蛋白在不同年龄辽宁绒山羊皮肤中均有表达。45日龄的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P<0.01)地高于365日龄(1周岁)和730日龄(2周岁)的表达量,而365日龄(周岁)与730日龄(2周岁)间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量则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β-catenin在绒山羊皮肤毛囊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03期 v.16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09 ] - 宋惠东;马建章;王槐;宗成;何少文;
通过对秦岭羚牛的野外观察发现,秦岭羚牛头上长有2只洞角,在与雄性同类个体争偶打斗时,角的使用方式与非争偶的打斗不同;在争偶打斗时,角的前缘具有瞄准对方的作用,通过分析计算羚牛角的前缘也证明了不争偶的雌性与争偶的雄性此处存在差异。
2012年03期 v.16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6 ] - 龚静;彭新亮;黄光玲;雷宇杰;
为探讨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视网膜组织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对这2种鱼视网膜各层厚度、3个核层的胞核层数进行了测量,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鲫鱼和斑马鱼视网膜均由4层细胞构成,在光镜下共分为10层。鲫鱼视网膜平均厚度196.57μm,斑马鱼视网膜平均厚度167.57μm。斑马鱼的视网膜内核层的细胞数目比外核层多,而鲫鱼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数目多于内核层数目。鲫鱼和斑马鱼这2种鱼类视网膜结构的差异,与其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2012年03期 v.16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5 ] - 张建平;肖向红;苗慧敏;
以自然状态下健康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体表常驻菌群为研究对象,用无菌水漂洗掉东北林蛙体表暂住菌后,用无菌拭子收集蛙体表常驻菌并进行培养,之后对单菌落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对菌落形态观察、生化反应管等生化方法测定及16S rDNA序列检测,两方法同时鉴定出东北林蛙体表常驻细菌2种: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和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属于环境常见革兰氏阴性细菌。根据结果推测东北林蛙体表常驻细菌来源于环境,并对其生物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2年03期 v.16 154-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 孟兆新;马玉;谷志新;孙善飞;徐凯宏;
文中介绍了一种提取狗獾图像前肢区域的方法,通过HALCON软件中的一系列算子对狗獾图像进行处理,先利用阈值分割,根据图像中灰度值的不同选取狗獾前肢,之后对选取的狗獾前肢区域进行填充处理,使选取更加完整,最后通过特征检测了解狗獾2个前肢区域的面积,利用面积的不同提取狗獾前肢区域。该研究为狗獾前肢的提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为狗獾前肢挖掘运动过程的分析打下基础。
2012年03期 v.16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3 ] - 许晓军;张海琪;何中央;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中华鳖日本品系和清溪乌鳖2个国家水产新品种线粒体12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克隆获得了12S rRNA基因992个可比对位点。中华鳖日本品系和清溪乌鳖核苷酸A、T、C、G含量相似,平均含量分别为21.90%、37.20%、16.53%、24.37%;22.00%、37.54%、16.35%、24.12%。除1处插入/缺失位点外,两者序列间有11个变异位点,其中转换1个、颠换10个,得到了3个12S rRNA基因单倍型。使用NJ法对包括GenBank报道的安徽和韩国中华鳖在内的5种12S rRNA单倍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鳖日本品系与韩国产中华鳖聚为一支,清溪乌鳖与安徽产中华鳖聚为一支。
2012年03期 v.16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4 ] - 曾朝辉;白世卓;朱蕴绮;王晓龙;
为研究、验证我国两栖类壶菌病的历史疫情,从时间和系统进化角度追溯壶菌的来源,该研究选取北京自然博物馆馆藏1982年采集于广东的泽蛙标本39只,利用Taqman-MGB荧光探针定量PCR技术进行壶菌检测,并对定量PCR产物克隆、测序,通过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判定其来源。最终得到定量PCR标准曲线:Y=-3.1X+32.65;相关系数R2=0.999 8;检测结果为阳性样本12只,检出率30.8%;同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我国的壶菌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一类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菌株呈现高度的亲缘关系;另一类则表现出与世界其他地区分布的壶菌有明显的不同,显示为独特类型。该研究把我国壶菌感染的最早记录推进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
2012年03期 v.16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6 ] - 李明丽;
选择7日龄的朝鲜鹌鹑300只(公、母各半),在相同管理条件下饲养至38日龄,每周定期称重,并在38日龄时随机抽取150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系统分析公、母鹑的体重及主要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除10日龄体重外,朝鲜母鹌鹑的体重均极显著地高于公鹌鹑(P<0.01);母鹑的宰前重、放血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重和胸肌重显著高于公鹑(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公、母鹑不同日龄体重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除母鹑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重、腿肌重及公鹑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重、腿肌重外,不同日龄体重与其他屠宰性状间多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
2012年03期 v.16 172-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8 ] - 夏宁波;詹建辉;王英慧;丁晶妮;彭旺;刘思远;陈铁桥;
为了探讨鸡蛋提取物角蛋白及鸡蛋黄对伤口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取健康家兔12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只,在每只家兔脊背两侧设试验伤口和对照伤口各1个,即同体不同部位对照试验;A组试验处伤口涂抹鸡蛋提取物角蛋白;B组试验处伤口涂抹生鸡蛋黄;A、B两组对照处伤口均未作任何处理。结果表明:A组和B组涂抹鸡蛋提取物角蛋白和生鸡蛋黄的伤口愈合时间比未做任何处理的伤口愈合快3~4 d,无论是愈合速度还是愈合效果均非常明显且伤口感染率减少,伤口愈合的疤痕减淡,外部更加美观自然,且能达到祛疤美容效果。
2012年03期 v.16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