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晓云;李宇雁;滕丽微;
2012年12月~2013年2月,通过直接拍摄观察,采用瞬时扫描记录方法,对上海动物园内圈养条件下4只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活动时间分配和笼舍空间利用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川金丝猴圈养环境下大部分时间用来休息,占昼间活动时间的46.27%,其次是理毛行为,占22.20%,摄食和玩耍行为分别占9.73%,6.90%,乞食和移动行为分别占5.04%、5.76%,其他行为占4.10%;休息行为有2个高峰,分别为8:00~9:00时和16:00时以后,摄食行为只在8:00~9:00时有一个较为明显的高峰,理毛行为集中在10:00时;通过对空间利用率的比较,A、B、C、D、E各区均有利用,但是A区、C区、D区的占用率明显高于B区、E区,A区主要用来休息,B区、C区、D区主要用来玩耍和移动,E区主要用来取食和休息。
2014年01期 v.18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2 ] - 韩涛;张晓;吴欣;王彦红;刘学忠;
2013年初,山东某水貂场成年水貂出现零星死亡,病貂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采集病死水貂的肺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分离菌经染色镜检,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等进一步检测表明:致病菌为伪中间葡萄球菌。根据其病史和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分离菌的动物致病性试验可以确诊为该貂场水貂发病死亡是感染伪中间葡萄球菌所致。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氯霉素、美洛西林等抗生素敏感,而对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等产生耐药。
2014年01期 v.18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4 ] - 孟浩;武慧娟;张林源;韩春梅;高庆华;
为研究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系统,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13头麋鹿mtDNA控制区(D-环区)进行全序列扩增,对所得PCR产物进行测序,获得1 199 bp核甘酸序列片段,G+C含量占39.1%,其中仅有6个位点存在变异和转化,3种单倍型多样性为0.295,核苷酸多样性为0.039%。证明麋鹿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将所测的麋鹿样本的mtDNA控制区序列与马鹿、坡鹿等鹿亚科动物进行比较,构建NJ分子系统发育树,研究其种间亲缘关系最近的为坡鹿、泽鹿。
2014年01期 v.18 15-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5 ] - 刘慧;张爱武;胡大伟;王淑明;黄杰;苏莹;鞠贵春;
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择离乳恢复期及冬毛生长期经产美国短毛黑母貂40只,随机分成A、B、C、D 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4%和0.6%蛋氨酸的4种试验饲粮,以探讨不同水平蛋氨酸对埋植褪黑激素水貂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蛋氨酸后4组水貂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的消化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C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A、D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增重、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C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B、D组(P<0.05),A、B、D组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C、D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P<0.05);B、C、D组总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各组甘油三酯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B组总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D两组(P<0.05);C、D组总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与B、D组总蛋白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此日粮基础上,综合各项指标可得出,埋植褪黑激素后恢复期和冬毛生长期经产母水貂日粮中蛋氨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4%。
2014年01期 v.18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9 ] - 杨莹莹;田丽红;曾祥伟;
为筛选出制备猫瘟热亚单位疫苗的最佳佐剂类型与首选抗原片段,本试验对虎源FPV-HLJ株VP2全长基因及其截短基因片段PAB进行原核表达,切胶法纯化的表达蛋白经Western blot分析后,分别与氢氧化铝胶佐剂及弗氏佐剂混合,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体液免疫水平,初步评价各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VP2、PAB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切胶法获得的高纯度表达蛋白均能与鼠抗虎源FP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纯化蛋白各佐剂免疫组免疫小鼠后均引起较强的特异性抗体IgG反应,其中PAB蛋白各免疫佐剂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VP2蛋白相应免疫佐剂组,且PAB蛋白+氢氧化铝胶组与PAB蛋白+弗氏佐剂组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未加佐剂组差异显著(P<0.01)。研究证实,PAB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与氢氧化铝胶佐剂协同用于FPV亚单位疫苗的制备。
2014年01期 v.18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 李路云;滕丽微;刘振生;李艳香;滕云飞;
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2011年11~12月从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活动区域中采集的16个粪便复合样本进行镜检,并采用频率转换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狍取食种类为10科16种(属),取食植物类别中,乔木植物所占比例最高,为68.97%,灌木为21.02%,草本为10.04%。RD(相对密度)>1%的植物共有5种,其中,白桦(40.87%)、毛榛子(20.46%)、蒙古栎(18.27%)、江柳(11.47%)、黄豆秸秆(6.00%)占狍冬季植物总量的97.07%,为狍冬季的主要食物。取食食物各科中,桦木科所占比例最大,为58.60%,其次为壳斗科和杨柳科,分别为19.00%和12.39%。并计算得出食物多样性指数H'为-2.16,均匀性指数J'为-0.79,食物生态位宽度B值为5.13。
2014年01期 v.18 29-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12 ] - 钟羚丹;熊春梅;陈浪;郭爱伟;
采用线性规划设计雉鸡最低成本饲料配方,利用Excel 2003中的规划求解功能,以雉鸡的营养需要量和饲料营养价值为基础,为9~17周龄雉鸡优化饲料配方。结果表明:9~17周龄雉鸡最低成本饲料配方组成为玉米60.33%,豆粕21.32%,米糠5.00%,麸皮9.00%,进口鱼粉1.00%,磷酸氢钙1.52%,石粉0.55%,食盐0.28%,合计99%,预留1%为饲料添加剂,配方成本为2.47元/kg。
2014年01期 v.18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7 ] - 王向誉;顾寅钰;刘文光;李云芝;衣葵花;王照红;石瑞常;
为取代治疗真菌病防僵药物、治疗细菌病抗生素类药物及防治蚕病,笔者研制了蚕业消毒新药——鲁烟Ⅰ号。经中试,鲁烟Ⅰ号对家蚕病毒、真菌、细菌等主要蚕病的病源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用鲁烟Ⅰ号作为防治主要蚕病的药物,取代了传统养蚕中的多种药物,用药方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4年01期 v.18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黄明明;邹玲;刘文华;任慧英;
为了对山东威海某发病水貂场的病死水貂进行病原学诊断,采用病原分离、生化试验、PCR扩增、基因序列比对等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了鉴定,最终确定其病因为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敏试验,发现该脑膜炎奈瑟氏菌对所有检测药物均不敏感。
2014年01期 v.18 41-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0 ]
- 张冬冬;朱洪强;姜春艳;李成;张晓东;刘存发;曲德晶;郭慧;
以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生境选择的有关资料为参考,对植被类型、食物、水源、人为干扰、气候五类主要影响原麝生境选择的生态因子加以分析,探讨原麝生境选择的生态机制,为合理保护原麝种群奠定基础。
2014年01期 v.18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2 ] - 蔡静芸;张明明;粟海军;张海波;
生态位模型是通过生物物种在野外出现的相关分布区域、环境指示物种的丰富度等信息对物种分布情况进行预测的科学方法,它为物种的生境选择、地理分布区的预测以及外来入侵生物的风险分析提供了重要的量化分析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中。由于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和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产生了大量的生态位模型种类,在使用中需要对模型进行选择。模型的选择最重要的是预测的准确度,而物种地理分布点数据和影响物种分布的环境变量是制约模型预测准确度的重要因素。文中选择5种典型的常用生态位模型(GARP、MaxEnt、ENFA、BIOCLIM和CLIMEX)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研究其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方面的差异性。并在如何选择模型时建议,一种适合的模型或者采用多种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度。
2014年01期 v.18 47-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170 ] - 马勇;孙兆惠;刘振生;滕丽微;
赤狐根据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来利用食物。环境气候条件影响食物的可获得性,同时对赤狐的食物组成和多样性产生影响。通过以往的研究表明,赤狐的食物主要有三大类: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其中小型啮齿动物和兔形目动物占主要比例。随着地理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变化,各食物组分所占比例也随之变化。小型啮齿动物和兔形目所占比例波动较小,其他食物(如鸟类、昆虫和植物)的变化明显。
2014年01期 v.18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85 ] - 赵红艳;孙泽威;
马属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对其消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盲肠中的微生物,它的数量和种类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文中主要论述了马属动物肠道微生物在机体的定殖发展的过程以及各种微生物对机体的主要作用,并对粗饲料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2014年01期 v.18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