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晓慧;尤宏争;张韦;贾磊;王娜;罗璋;
选择一龄斑石鲷60尾,测定其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高(X4)、体宽(X5)、尾柄长(X6)、尾柄高(X7)和体质量(Y)共8个性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7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斑石鲷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表型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全长和尾柄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直接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指标,其中以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经逐步回归分析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形态指标后,建立全长和尾柄高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为Y=-295.686+16.633 X1+77.175 X7。研究表明,全长和尾柄高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R2)为0.976,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
2015年04期 v.19 191-194+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4 ] - 庞博;侯志军;柴洪亮;滕丽微;刘振生;杨云天;王晓勤;王亮;
运用传统形态分类学和现代分子系统学两种方法鉴定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新发现的啮齿动物,通过传统形态分类学初步鉴定为东方田鼠,进一步利用分子系统学中的DNA条形码技术,通过细胞色素b基因(cytochrome b,cytb)序列,构建分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所有比较的21种田鼠基因序列的cytb基因,大致可分为3组。本次试验个体与沼泽田鼠的亲缘关系最近,而沼泽田鼠即为东方田鼠的别称。且在NCBI中使用BLAST相似性检索进行物种序列比对,得到了可供最后比较分析的高质量序列各10条,最终发现与之同源性最高的鼠种为东方田鼠,从而确定本研究中物种为东方田鼠。
2015年04期 v.19 195-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1 ] - 张校铷;王艳梅;王晟楠;何彬;王在存;刘忠军;
为了探讨日粮组成对排酸后牛肉p H值的影响,随机选择健康、月龄、体重相近的44头肉用公牛,随机分成两组,两组中每个动物每日饲喂7 kg麦秸,分别饲喂7 kg(A1)精料补充料和7 kg玉米粉(B1)。另选取同条件的肉牛58头,随机分成两组,两组中每个动物每日饲喂7 kg麦秸,分别饲喂7 kg精料补充料(A2)和10 kg玉米粉(B2)。对两个饲喂不同全混合日粮的育肥牛场的饲料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并分别检测两个育肥牛场出栏的各100头肉牛屠宰排酸后牛肉的p H。结果表明:屠宰前饲喂玉米比饲喂精料补充料可显著降低排酸牛肉的p H,并提高牛肉p H合格率(P<0.05)。两个育肥牛场的TMR成分与排酸牛肉p H的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的TMR育肥的肉牛,牛肉排酸后p H显著降低,合格率显著提高(P<0.05)。
2015年04期 v.19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1 ] - 姜卫星;洪小春;李立;向丹;李红;吕玉洁;刘伟;
为了解湖南省植物园野生救护保护中心珍稀雉类的球虫感染情况,于2014年7—10月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其进行球虫感染情况调查,在采集的232份样品中,发现其球虫感染率为22.41%,其中孔雀的球虫感染率较高,为50%,感染强度为13。这次调查的结果可以作为本救护中心今后改良饲养管理及防疫的依据。
2015年04期 v.19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0 ] - 李婉莹;刘俊渤;杨磊飞;唐珊珊;常海波;
采用消化熬油法提取鹿油,并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与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试验得到的鹿油进行脂肪酸与氨基酸的成分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鹿油含有11种脂肪酸与15种氨基酸。其脂肪酸主要成分为十一烷酸、十三烷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十四碳烯酸、十六碳烯酸、十八碳烯酸及十八碳二烯酸,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38.48%,其中以十八碳烯酸含量最高,达26.16%;而氨基酸主要成分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及精氨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5.73%。该研究为鹿油的深加工与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5年04期 v.19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7 ] - 刘凯;谢楠;冯晓宇;姚桂桂;潘彬斌;
为满足标记辅助育种的要求,通过Illumina Solexa测序平台首次开展了乌鳢和斑鳢肝脏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乌鳢和斑鳢样本中分别得到85 802个和52 769个转录本,大小分别为113.75 Mb和44.29 Mb,组装后分别得到59 959个和44 337个Unigene,大小分别为45 Mb和27 Mb,序列平均长度为751.99 bp和608.88 bp。基因功能注释研究共获取了26 284个和24 812个特异蛋白,根据特异蛋白注释结果进行GO分析,分别有20 682和21 752条Unigene有GO注释;采用GO功能分类工具可将已注释转录物序列划分为分子功能、生物途径和细胞成分3类,为下一步开展生长等性状相关基因功能验证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提供了丰富的序列资源。
2015年04期 v.19 213-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1 ] - 薛原;廖聪;牛鑫鑫;黄皓;艾显辉;
对养殖场雁源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开展耐药性调查。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各分离菌株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雁源大肠杆菌各分离株对各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敏感率均在70%以上。
2015年04期 v.19 220-22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9 ] - 安天怡;李婷婷;刘欣;刘伟石;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水平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对生长期貉体重增长的影响,将112只60日龄体重相近的断乳幼貉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2%的嗜酸乳杆菌(占湿料鲜重百分比),进行为期50 d的饲养试验,每10 d测量一次空腹体重。结果表明:添加0.2%的嗜酸乳杆菌试验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2%=0.001,P<0.01),添加0.05%和0.1%嗜酸乳杆菌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0.450,P0.1%=0.114,P>0.05),表明添加适量的嗜酸乳杆菌对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2015年04期 v.19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