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柯郦;于新生;姜恩泽;刘珈羽;白秀娟;
牙釉质(Amelogenin,AMEL)基因在哺乳动物X、Y染色体上存在不同程度碱基缺失,已在动物性别鉴定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本试验对蓝狐牙釉质基因片段进行克隆、纯化和测序,并通过测得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50个蓝狐DNA样本(其中25个来自雄性蓝狐精液,25个来自雌性蓝狐静脉血液)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鉴定蓝狐性别。结果显示,雌性蓝狐产生1条X带,雄性蓝狐产生1条X带和1条Y带,50个蓝狐DNA样本鉴定结果符合实际性别。判断所设计牙釉质基因引物可以用于蓝狐性别鉴定。
2019年01期 v.2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武东怡;付贞;胡明玥;麦金辉;朱开明;何慧芬;姜小雅;刘进辉;
探索滑鼠蛇肾脏的组织结构与特征,为其人工养殖和野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常规大体解剖方法、组织石蜡制片技术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对滑鼠蛇肾脏的组织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鼠蛇的肾脏由被膜与实质构成,被膜由内、外两层构成,实质包括大量的泌尿小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泌尿小管包括肾单位与集合小管,肾单位中的肾小体平均直径285.107μm,肾小囊内外层间距平均31.063μm;在肾小体周围的远端小管和近端小管分布紧密,近端小管的管壁厚平均16.275μm,远端小管的管壁厚平均15.245μm,集合小管的管壁厚平均26.937 6μm。滑鼠蛇的肾小体过滤功能较弱,肾小管浓缩尿液功能较强,排泄尿液量少,其肾组织形态学结构有明显的爬行类动物特征。
2019年01期 v.23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 张佩琪;王宜平;孙若兰;胡雨菡;刘恩琪;罗毅峰;尹航;纪春晓;
为探究大蒜中抗病毒的活性成分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iallyl disulfide,DADS)在体内抗鸡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效果,以弱毒疫苗株CVI988/Rispens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S)获取大量的MDV,感染雏鸡建立模型。主要通过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以及实时荧光定量QPCR等方法,探讨DADS在鸡体内抗鸡马立克氏病毒的有效浓度范围以及作用效果。结果表明:DADS浓度为250,500,750μmol/m L时能有效降低雏鸡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同时也有降低病毒拷贝数的作用。所以3种浓度的DADS能在疾病早期有效抑制患马立克氏病鸡肝脏肿瘤生长并具有体内抗病毒的效果。
2019年01期 v.23 17-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王景升;张时煌;王彤;丁陆彬;王辉民;刘文婧;杨风亭;杨晓华;肖有熠;
泰和乌鸡因其药食同源而闻名天下,为探讨泰和乌鸡营养成分在性别之间和与其他鸡种间的差别与优势,测试分析了乌鸡的公鸡-阉鸡-母鸡之间、林下散养-笼养之间和散养乌鸡-散养小黄鸡之间鸡肉中营养成分的区别,结果表明:林下散养乌鸡具有高氨基酸、适中蛋白质和低脂肪特征,乌鸡肉中富含硒和锌、铁、锰等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公鸡高于母鸡,乌鸡高于小黄鸡。
2019年01期 v.23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 ] - 张韦;吴会民;蔡超;李文雯;缴建华;
选取3个主养凡纳滨对虾的鱼虾混养池塘,在养殖季节(5—10月)每月对池塘水体理化性质和浮游生物进行监测。通过定期监测,研究了该类型池塘水体理化性质和浮游生物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过程中,p H随养殖时间延长略有上升,但是变化较小;化学需氧量和亚硝态氮呈上升趋势;总氮、总磷、锌离子、总碱度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氨氮浓度在养殖前期最高,随养殖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养殖后期趋于稳定;硝态氮浓度呈波浪形变化,但整个养殖过程浓度都比较低;活性磷浓度呈下降趋势;铜离子和悬浮物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盐度总体趋势平稳;总硬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养殖过程中共检测到7门38种藻类,养殖池塘浮游植物主要以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共检测到5类18种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组成主要以轮虫类和枝角类为主。综合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调查结果,由Shannon-Wiener指数分级评分标准可知养殖前期的水质较差,浮游生物丰富度较低。
2019年01期 v.23 29-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 ] - 罗荟;冉茂良;翁波;彭馥芝;高虎;陈斌;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miRBase数据库检索到miR-23基因家族的序列,利用Ensembl数据库信息确定miR-23在基因组的位置,采用MEGA5.0构建miR-23系统进化树,再利用RT-q PCR技术定量检测其在沙子岭猪睾丸组织中7个不同发育时期(D1、D30、D60、D90、D120、D150、D180)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37种物种中共搜索到82条序列,且各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大部分位于基因间隔区。进化分析表明:各物种miR-23基因家族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进化而来。RT-q PCR检测结果显示,miR-23基因家族在猪睾丸组织中不同发育时期表现出相同趋势的表达规律,即出生后其表达水平有所降低,到性成熟期又呈现升高趋势。本研究对miR-23基因家族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检测其在沙子岭猪睾丸组织中表达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明miR-23基因家族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2019年01期 v.23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