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物学报

JOURNAL OF ECONOMIC ANIMAL

专家论坛

  • 兔球虫病免疫学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赵权;付童;郭帅;张媛;王丹;

    兔球虫病是艾美耳属球虫(Eimeria spp.)即一类专性寄生于兔消化系统的顶复门原虫,寄生于家兔消化系统,而引起的家兔常见的一类寄生虫病。可导致家兔腹泻、消瘦甚至死亡,且兔球虫病发病率高,对养兔业危害严重。多年来对球虫的免疫学研究主要包括,免疫原性研究和免疫诊断方法研究。利用疫苗进行免疫被认为是各种防控球虫病的方法中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人们对兔球虫免疫学特性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目前尚无疫苗问世。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对家兔球虫病的免疫学和诊断方法,为兔球虫病的免疫学深入研究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依据。

    2019年02期 v.23 63-6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 ]

研究论文

  • 2013—2018年国内毛皮动物细小病毒性肠炎流行情况分析

    禚宝山;李富金;李秀娟;贾爱琴;齐鹏飞;

    2013—2018年,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研究所临床检测中心接诊毛皮动物病例3 601例,经过剖检、实验室PCR检测,确诊细小病毒性肠炎案例98例,对这些病例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毛皮动物细小病毒性肠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当年幼兽最易发,7月份是该病发病高峰期;通过对近6年国内细小病毒性肠炎发病率统计分析,发现毛皮动物细小病毒性肠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8年发病率9%左右,发病兽主要是当年仔兽及青年兽,水貂、狐发病率在低位徘徊,貉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2019年02期 v.23 67-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 ]
  • 雄性林麝泌香初期和末期尿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初步分析

    鲜义坤;姜俊庆;王承旭;戴晓阳;王建明;吴杰;李裕冬;蔡永华;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初步分析了2头雄性林麝(3岁和6岁各1头)在泌香初期和末期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泌香初期的尿液中共有58种成分,包括酮17种、酚11种、醇10种、酯7种、杂环4种、醛3种、芳香烃2种、胺2种、烷烃1种和砜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苯甲酸甲酯、2-戊酮、苯酚、反式-3-戊烯-2-酮,2-甲氧基苯酚、4-丙基苯酚。泌香末期的尿液中共有85种成分,包括酮34种、酚13种、杂环11种、醇8种、酯6种、烯烃4种、烷烃3种、醛3种、羧酸1种、醚1种和萘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3-甲基环十五烷酮(麝香酮)、苯酚、5,6-二氢-2,4-二甲基-2H-吡喃、4-甲基-3-戊烯-2-酮、4-丙基苯酚、环己酮。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泌香末期尿液中存在麝香酮、环十五内酯等大环化合物的来源和雄性林麝尿源性化学信息素的作用机制与行为生态学意义。

    2019年02期 v.23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 ]
  • 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试验

    林敏;柳仲;单心怡;文东旭;陶王敏;张梦娟;戚伟;张丰薇;朱芝秀;

    为鉴定外伤感染死亡兔的病原菌,采集病死兔肝、肺、肾等器官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靛基质、枸橼酸盐等试验为阴性,凝固酶和过氧化氢酶试验为阳性,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等,不能分解淀粉;病菌对青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度敏感,对氨卡西林,阿莫西林等耐药;枯草芽孢杆菌和鸡唾液乳酸杆菌对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分离菌为兔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兔葡萄球菌病,防治首选药物为青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和鸡唾液乳酸杆菌可减少或部分取代抗生素对该病的防治。

    2019年02期 v.23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 ]
  • 不同底质厚度和泥沙比例对大竹蛏潜沙行为及酶活力的影响

    王垚;董莎莎;李东东;刘国龙;闫喜武;聂鸿涛;

    研究不同底质组成及厚度对大竹蛏潜沙行为及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的活性总体上随底质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在含沙量为75%时活性最高,琥珀酸脱氢酶则是在含沙量50%~75%时酶活力上升趋势最明显。琥珀酸脱氢酶在底质厚度16 cm组,含沙量75%组,其酶活分别最高。当底质厚度8~16 cm时,乳酸脱氢酶酶活力增长最快,含沙量则是75%时酶的活性最高,之后随之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底质厚度的升高而增大,含沙量在25%~75%时显著增加,在含沙量为75%时达到最高值;含沙量为50%~100%大竹蛏潜沙率为100%,底质厚度为12~l6 cm时其潜沙率为100%,3 min左右便可完全潜入沙中。

    2019年02期 v.23 84-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大腹园蛛水溶性成分的抗炎作用

    费虹天;韩旭;胡佳凤;杨毓秀;彭畅;费瑞;

    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大腹园蛛水溶性成分(WSFAV)对RAW264.7细胞的作用,并通过检测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的IL-6和IL-1β的表达,证明WSFAV的体外抗炎效果。另外,利用小鼠急性腹腔炎症模型,进一步研究WSFAV的体内抑制炎症作用,并通过检测炎症细胞TLR-4的表达,初步证明WSFAV的抗炎机制。结果表明:WSFAV对细胞的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对炎症细胞表达IL-6和IL-1β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 05或0.01),并且WSFAV对小鼠急性腹腔炎症和炎症细胞的TLR-4的表达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显示,WSFAV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且其抗炎机制应该与TLR-4的表达相关。

    2019年02期 v.23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miR-125a/125b基因家族进化分析及其在猪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高虎;冉茂良;翁波;彭馥芝;罗荟;陈斌;

    采用生物学信息方法在miRBase中搜索动物miR-125a/125b基因家族序列,利用Ensembl数据库信息确定miR-125a/125b在基因组中的位置,采用MEGA 5.0构建miR-125a/125b家族的系统进化树,并利用qRT-PCR检测miR-125a和miR-125b在沙子岭猪睾丸组织不同发育时期(D1、D30、D60、D90、D120、D150、D180)的表达变化。结果在miRBase数据库检索29个物种共58条miR-125家族序列,分布广泛,且有高度的保守性,除一个位于内含子区,两个位于外显子区,其余miR-125a/125b位于基因间隔区,在进化过程中,同种物种的进化方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进化速度也有所不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R-125a/125b在沙子岭猪睾丸组织中不同发育时期的具有相同的趋势,即出生后其表达水平缓慢升高,保育期开始降低,性成熟期又开始呈现升高趋势,随着体成熟表达量开始降低。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miR-125a/125b基因家族在猪睾丸组织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2019年02期 v.23 94-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 山东省兔产业化经营状况调查与分析

    李嘉欣;姜东晖;马泽芳;崔凯;

    利用实地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将山东省兔产业化经营与传统经营方式进行了对比,阐述了山东省兔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分析了兔产业化经营的影响因素,为兔产业化经营的推广提出有效建议。

    2019年02期 v.23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ITS基因分析扩展莫尼茨绦虫种系发育关系

    侯强红;李进军;

    为研究扩展莫尼茨绦虫分离株核糖体ITS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并利用ITS序列探讨扩展莫尼茨绦虫与其它带科绦虫的种群发育关系,本研究利用PCR对扩展莫尼茨绦虫分离株核糖体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16株扩展莫尼茨绦虫分离株核糖体ITS序列长度一致,为1 462~1 473 bp,且分离株与基因库扩展莫尼茨绦虫位于同一大分支,可以与其它带科绦虫有效鉴别。说明ITS序列种内较为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以作为扩展莫尼茨绦虫的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标记。

    2019年02期 v.23 107-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长沙生态动物园野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肖海思;王吉;胡敏;贺莹;解媛媛;肖映珍;邱启官;刘伟;

    为了解长沙生态动物园动物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及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沉淀法检查了57种动物的粪样。结果表明:长沙生态动物园动物寄生虫感染率为52.63%,其中食草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阳性率为50%,食肉类动物感染率最高,感染率达76.9%。动物园动物常见感染的寄生虫有球虫、吸虫、线虫、绦虫等,其中线虫感染率最高。

    2019年02期 v.23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文献综述

  • 有机锌对哺乳动物先天性免疫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郑梦莉;王凯军;张佩华;颜琼娴;李四元;

    锌作为动物机体一种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加强机体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微量元素锌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理研究的日益深入,文中通过阐述有机锌作用、功效以及在哺乳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探究有机锌单独添加对哺乳动物先天性免疫的影响,旨在探究锌对动物机体先天性免疫的调控机制。

    2019年02期 v.23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光色对肉鸡影响的研究进展

    范小丫;高凤仙;

    肉鸡的视觉器官发达,可分辨出不同的光色。光色可以通过影响肉鸡下丘脑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肉鸡的生长发育与行为活动等。文中就不同光色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行为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2019年02期 v.23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金钱豹

    巩匆然;蔡琼;

    <正>金钱豹(Panthera pardus),俗名豹、花豹、银豹子等。金钱豹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的动物。金钱豹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金钱豹体态似虎,但只有虎的1/3大,为中型食肉兽类。在豹属的4种大型猫科动物中体积最小。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背部颜色较深,腹部为乳白色。金钱豹栖息环境多种多样,从低山、丘陵至高山森林、灌丛均有分布,都是具有隐蔽性强的固定巢穴。

    2019年02期 v.23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